超过两万人已“打卡”,你愿一起来采集野生动物的声音吗?
2020-08-15 16:11:03 作者:沈湫莎

1.jpg

作为上海科技节特色活动之一,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品牌教育活动“听·见万物——2020我的自然百宝箱”今天启动,并发布了“听见万物”公民科学小程序。通过这款小程序,人人都可以上传自己随手拍到的动物照片和动物声音,最终汇聚至研究者数据库中,助力城市野生动物科研。

“我的自然百宝箱”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每年开展的教育拓展类公众活动,旨在鼓励公众走进自然、记录自然、收藏自然。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4年,共有超过10万名观众参与。去年,自博馆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推出“且听虫鸣”小程序,由市民上传虫鸣,计算机分析告知你是哪种昆虫,这是人工智能在 " 鸣虫声音识别 " 方面的首次尝试。截至目前,该小程序累积用户两万多名,上传了2700条记录。

undefined

今年的“听见万物”小程序仍然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作,不过内容从“听有虫”扩展至“你好蛙”“遇见鸟”“鳞甲灵”“兽踪觅”等五个版块,能通过声音识别动物,又有生物数据采集上传功能。在11月份,活动将把公众记录及科学家们的相关成果,收录进“上海野生动物——城市自然寻踪”临时展览素材中,作为2020年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的一部分进行呈现。未来,该活动将持续陪伴热爱自然的市民朋友,让更多人有机会在家门口尝试开展有趣的科学探究。

undefined

“科学家们‘跑断腿’,24小时不眠不休,能采集到的也只是自然非常微小的一部分,而通过发动广大市民随手拍身边的动物,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够向前前进一大步。”项目负责人、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何鑫说。而据上海科技馆自然史研究中心主任张云飞透露,英国科学家已经采用发布观察标准的方式,让全国自然爱好者记录身边的植物,并将数据上传,这已经变成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次活动由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组委会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林业总站等单位共同合作。活动全程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ilibili官方直播间及沃视频、斗鱼、虎牙平台同步直播。

作者:沈湫莎

照片:上海自然博物馆供图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