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船”到“造船”“买船”,“小而美”的单刊这样迈向“大而强”的出版集团
2020-09-22 21:37:13 作者:沈湫莎

科学出版社刊物_meitu_3.jpg

在当今世界大国竞争中,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十来年,与国际专业出版集团合作“借船出海”,已成为中国期刊“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上海20种英文科技期刊中有19家与国际专业出版集团合作,今年影响因子首破20的《细胞研究》,也是国内率先尝试与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合作“走出去”的科技期刊之一。

“除了‘借船’,还能‘造船’‘买船’。”在昨天(22日)召开的“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峰会暨第九届上海期刊论坛”上,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与同行们分享了他们在“走出去”方面的探索实践,即“造船出海”和“买船出海”模式,为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另一种参考路径。

与会专家认为,通过丰富“出海”模式,将“小而美”的单刊发展成“大而强”的科技出版集团,将有助于更多中国科技期刊“走出去”之后“走上去”。

造船出海:强强联合之后战略转型,自办新刊影响因子即破8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科研产出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我国科研论文总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科研实力迅猛提升和科技强国战略深入实施,为中国加快培育世界一流期刊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引来了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的青睐。

国家科学评论.PNG

2007年,科学出版社与爱思唯尔强强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北京科爱森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爱思唯尔分别占股51%和49%,彭斌把这种模式叫做“造船出海”。

2014年,科爱公司进行了战略转型,由图书业务转为期刊业务:一是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国际化的编辑出版平台服务,帮助更多国内期刊“走出去”;二是面向国际市场,按照国际化办刊模式,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开放获取”英文科技期刊;三是利用爱思唯尔的平台工具,为科技期刊和科研机构提供科学评价服务。

经过六年运营,战略转型初见成效。彭斌透露,目前科爱公司共出版期刊98种,涉及健康医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其中SCI期刊14种,均位居所在学科Q1、Q2区。今年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显示,四本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位居所在学科前三名。其中,科爱公司第一本自办SCI期刊《生物活性材料》首个影响因子即破8,位居“材料科学、生物材料”领域第二名。

买船出海:一次收购新增75种刊物,“小而美”之后谋划“大而强”

2019年11月,科学出版社完成了对法国EDP科学出版社100%股权的收购,这是中国科技出版机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完成对西方国家出版机构的并购。EDP是法国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出版社,创办于1920年,创始人有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量子力学的先驱德布罗意等。

webwxgetmsgimg (1)_meitu_2.jpg

事实上,购买单刊或者出版社,是国际上出版集团扩大规模和影响力的一种惯用方式。仅此一项收购,即为科学出版社新增了75种刊物,其中英文期刊58种,法文期刊17种,每年出版学术文章超过2.2万篇,每年出版开放获取文章1.8万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涌现出一批“小而美”的强刊诞生,这只是本土科技期刊发展“突围”的第一步,出版人的共识是想要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出版集团必须“大而强”。如《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李党生曾表示,在一些关键时刻,“借船出海”模式所获得的国外出版服务很难满足编辑部需求,一流期刊要为科学家提供一流服务,自建平台是大势所趋。

3_meitu_1.jpg

目前,科学出版社已经初步搭建起一个国际化数字平台,它采用国际投审稿系统,全流程数字出版和管理,并探索建立国际化传播发布渠道,彭斌表示,希望探索不同的“出海”模式,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使科学出版社发展成为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出版机构。

作者:沈湫莎

图片:科学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