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建筑科技创新,“上海科坛”2021年首场活动开讲
2021-01-22 09:46:12

图片

2020秋季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

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市科委指导下,市科协、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开幕式暨主题论坛昨天在科学会堂举行,这也是“上海科坛”2021年首场活动。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表示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当前,数字时代已经来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进行渗透融合,建筑也不例外,正在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今天的活动聚焦“人民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建筑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期待各位专家,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建筑科技创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有机更新等方面,深入探讨、碰撞火花、启迪智慧,为上海建设“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和“国际数字之都”贡献更多的聪明才智。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所副所长、房检站站长李占鸿,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沈晓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类脑研究院副院长林伟等专家分别从优秀建筑保护,建国以来优秀建筑解读、人民城市内涵和数字化条件下的城市建设等角度作主题报告。在“以人为本,建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类脑研究院副院长林伟,GOA大象设计副总经理、上海办公室总经理刘纲,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宋照青、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等围绕新时期如何满足民生服务的“大文章”,从建筑设计、功能和实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筑充分融合于市民的生活工作中,让市民在建筑中领略更足的烟火气、更浓的生活味、更强的幸福感。

11.jpg

开幕式上,还启动了“1949-2020上海优秀建筑”网上展览。1949年5月,当第一面红旗从这里升起,上海——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城、不夜的城,从此开启了人民城市建设的行程。从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到跨越浦江、推动浦东浦西一体化发展的南浦大桥,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如白玉兰般绽放的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应时代而生的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了优秀作品,既有着建筑本身的功能作用,也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内涵。

今年的“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将于1月21日至1月27日开启“云展览”——“1949-2020上海优秀建筑”,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通过对城市的形态变迁与人民城市时代内涵的探讨,用建筑语言表达人民城市,展望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发展,努力为新时期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贡献力量。

据介绍,市科协从2018年起举办“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第一届活动,展示了包括科学会堂在内的等具有代表性的一批沪上法式老建筑,并采用舞台剧、音乐会等艺术形式演绎科学会堂的前世今生,深受市民喜爱;第二届活动,围绕上海“红色文化”的主题,对优秀历史建筑背后的革命史料进行挖掘,品味红色人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