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会唱歌而找不到对象,它们正走向灭绝
2021-10-28 07:49:37

微信图片_20211027222626.jpg

▲图片来源:Brian McCauley from flickr

有些鸟类研究起来相对容易,而罗斯·克拉泰斯研究的则并非如此,他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困难鸟类研究组的成员。

“出于各种原因,我们研究的所有物种都极具挑战性,主要是因为它们非常稀有且活动性高。”

其中一种“困难鸟类”就是极度濒危的王吸蜜鸟,它们是中等体型的鸣禽,有着亮黄色的尾巴和黑白相间的胸部;它们曾在澳大利亚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但如今的野生王吸蜜鸟只剩不到300只。

克拉泰斯团队对这些鸟儿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当遇到雄性王吸蜜鸟时,他们就会录下它的鸣唱,并记录它的配偶情况。

他们发现,仅四分之一的雄性王吸蜜鸟会鸣唱多种传统的吸蜜鸟歌;12%的雄鸟根本不唱吸蜜鸟的歌,而是在模仿不同鸟类的鸣叫声,比如小吮蜜鸟的叫声或灰颊垂蜜鸟的叫声。

对王吸蜜鸟的未来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坏消息:相比用标准唱法的雄鸟,鸣唱非传统曲调的雄鸟找到配偶的可能性更低。

“这样一来雌性繁育的后代就会变少,后代中可以将传统鸣唱教给下一代的雄性也就更少,鸣唱奇怪曲调的雄鸟比例就会更高:这是一个导向灭绝的正反馈。”这项研究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

克拉泰斯表示,吸蜜鸟失去歌调就等于失去了它们的文化。“对于动物来说,这完全就相当于本土语言的丧失,就好比美洲原住民语言和澳大利亚土著语言。”

他希望这能有所警示:澳大利亚的自然生态千疮百孔,如果我们想要拯救它,就必须采取更多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转载:科学60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