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科学第一课”滴水湖畔再度上演:关于未来的答案掌握在年轻人手里 | |
2021-10-30 21:53:00 作者:沈湫莎 李晨琰 |
夜晚适合沉思、畅想、传承——连续第四年在沪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第一声”,今(10月30日)晚首次由一场面向优秀高中生和大学新生的“科学T大会”开启。
“T大会”不仅是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等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舞台,更是青少年的“秀场”。摄影师曾经定格了这样一个画面:诺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双手托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台上稚气未脱的女孩,双眼放光地描绘着心中的科学梦。
今年,又有89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学少年来到东海之滨的滴水湖畔赴约,他们的名字组成“科学第一课”少年科学班班级名册,面向未来的“科学之声”再次回响在上海这座创新之城。
平衡学习与生活,是科研可持续之道
身着红T恤、脚踏红跑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74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以一幅年轻姿态跑上讲台,这是他第二次站上“T大会”的舞台,他的观点也一以贯之:“老科学家的最大价值是指导年轻人。”
莱维特鼓励年轻人犯错,他表示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90%的时间都在犯错,因为不出错说明你做的事情太简单了,每件事都顺利说明你还不够努力。接过莱维特的话茬,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尔·威曼直言,如果学生们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教科书上的要求,循规蹈矩地学习前人的知识,那将永远无法取得成就,科学也永远不会进步。
面对台下一张张天真稚气的脸庞,莱维特强调了平衡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因为他年轻时就既爱科研又爱玩,更是因为只有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的人,才能进行可持续的科学创新。
南加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化学教务长雷蒙德·史蒂文斯是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在科研中,他善于整合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平日里,他习惯将工作与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我爱上海,疫情之前每年都要到访上海多次,我也爱运动、爱爬山。”他建议青少年们,不要成天“泡”在实验室中,多走出去看看,科研的灵感往往就藏着易被忽视的细节中。
封存“好奇之问”,以待未来之解
莱维特对年轻人的喜爱溢于言表,这是因为他当前很大一部分乐趣就来自于和年轻人交流。在“T大会”的交流环节,“B站达人”莱维特就收到了许多来自年轻人的“好奇之问”。
未来的空间技术会怎样发展?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莱维特先给在场学生提了一个新问题:“把一个人送上太空需要花费多少二氧化碳?”当前阻碍空间技术发展的难点之一就是推力,莱维特用这一问题提示小科学家们转换角度思考问题。
“或许100年后,人们可以在很短很短时间里,看到一只既死又活的猫。”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长聘教授金贤敏的回答打开了许多人的“脑洞”。眼下,他创办的国内首家光量子计算公司正在招兵买马,他鼓励在座的学生能大胆走上量子力学的研究道路,“这是一门超级有意思的学问。”
碳排放、粮食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科技进步造就了当今美好的世界,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T大会”上,11个“好奇之问”被装在如同《星球大战》的“光剑”一样的容器中封存,以待未来解答。莱维特坦言:“我不知道解决方案在哪里,唯一能肯定的是,年轻人手中才有未来的答案。”
“爷孙交流”产生动人灵感
这确实是极为特殊的一堂科学课:诺贝尔奖得主是老师,青年科技启明星是辅导员,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上课过程中激发的任何灵感都可以写在桌布上,以防时间把它们“抓走”……
“我们要开启银河系的大航海时代”“我们要世上再无不治之症”“追求夜空中最亮的星,无论多远,永远向前”……听完顶尖科学家们的“科学第一课”,不少“小科学家”在桌布上留下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
上海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学生薛裕辰从小就亲近自然,她从初中开始接触研究项目,第一个项目名称是“苔藓与空气质量监测”,苔藓也成了她最爱的一种植物。能够入选“T大会”,薛裕辰说是一场意外。报名条件之一是给科学家说一段话,不久前她看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开讲了》讲述白鲟的故事,她写道:“那条受伤的白鲟还会回来吗?”
薛裕辰说,从“科学第一课”上,她找到了坚持自我的力量。她希望在未来能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莱维特说,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会带来巨大改变,她相信自己能为更美好的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高二学生朱李源直言,对史蒂文斯的话最有感触,“要在实验室中不断试错,从而找到更好的自己。”他告诉记者,高中时,他在化学老师的力荐下入选上海市“英才计划”。在复旦大学的实验室,他有机会触摸到最高端的实验仪器,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牛”面对面交流。“老师们从不限制我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总是细心呵护我们的好奇心。”朱李源有信心,在这片丰沃的科学土壤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去探索浪漫生命更深处的奥秘。
>>>相关链接:
小科学家提出的11个未解问题
1、时光机能被制造出来么?穿越改变历史究竟对现实有什么影响?
2、如果宇宙毁灭,一切会重新开始并发展么?
3、有没有一种建筑材料可以让室温随意调控?
4、在宇宙中乃至更遥远外的地方,是否会存在像永动机一样的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事物?
5、生物体生命的本源和底层逻辑又是什么?
6、黑洞吸进去的物质都到哪里去了?黑洞会不会消失?
7、如果人类有起源,那我们的归宿又在哪里?是以未来的高级形态永存下去?还是物化为另一种物质无所不在?
8、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虚质量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来?
9、未来人有没有可能实现瞬间移动,在原来的地方分解为微小粒子,然后在目的地重新组合?
10、如果宇宙中没有生命,那宇宙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11、有没有非碳基生命体,例如硅基生命体,这是不是我们所谓的外星人呢?
作者:沈湫莎 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摄影:袁婧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