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评 | 创新驱动: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2018-03-11 08:01:00 作者:徐如俊

VCG11426102554.jpg

【核心观点】我们要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滋养全社会形成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光荣的社会风尚。把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把创新贯穿于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落实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激发第一动力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新驱动发展有了过去难以想象的基础条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数据显示,我国有13亿多人口,其中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总数超过1.5亿。同时,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教育、娱乐等产业也形成巨大商机。这都是我们创新发展的基础。

创新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党中央反复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清晰体现了经济治理思路的方向、策略,也进一步指明了创新发展的重点。改善供给的核心在于建立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需要强调的是,创新必须重视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的创新意愿活力是否提升,是检验结构性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革开放40年来,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也同样需要新一代企业家发挥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按照“亲”“清”的要求,打造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把功夫真正下在巩固基础、增强底气上。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进入活跃期,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坐失良机。解放思想是创新发展的前提。实践不断向前发展,思想解放永不能停步。时代发展很快,实现创新发展,就需要跳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惯性思维,更加努力地学习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更加努力地研究总结、遵循运用客观规律,以新思想、新办法破除长期积淀的旧习惯、老框框。

我国改革发展成就实属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我们既要尊重创新实践,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不能简单套用西方经济理论和分析工具。不注意中西方差异,不加区别地把西方的东西搬到中国来,就可能出现“西橘”变“中枳”的结果。我们的理论创新要深深扎根中国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丰富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创新发展需要强大的文化引导力、精神推动力。我们要从教育、科研到创业创新的各个领域,鼓励创新思维、倡导追求卓越,以真才实干论英雄。创新发展不是一路凯歌、一帆风顺,创业创新具有高风险。不惧失败、善待失败,总结好经验教训就可以从头再来。宽容失败,尊重奋斗都应该是文化创新的内容。我们要尊重每一份奋斗的价值,滋养全社会形成创新精神,营造创新光荣的社会风尚。坚持文化创新,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历史告诉我们,创新强则国运昌,创新弱则国运殆。躬逢伟大时代,面对宝贵历史机遇,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文:徐如俊(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经济日报社原社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王秋童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