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警惕“宫斗剧泛滥”②别让泛娱乐化的宫斗戏码消磨了光明磊落的奋斗志气 | |
2019-02-13 06:43:13 作者:王彦 |
是职场晋升秘籍,是青春情感指南,你醉心以恶治恶的扬眉吐气,她沉迷在嫁得好比干得好的尊崇荣耀……宫斗戏码来来往往,图的是所谓收视“爽”感,却也用八卦历史、尔虞我诈覆盖了光明磊落的奋斗、昂扬向上的志气。若卫视收视率、视频网站点击量榜单被宫斗剧占据重要位置,观众视线被“宫斗文化”雾霾笼罩,这会给文艺生态和价值取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思索。
宫斗剧在市场上出尽风头,始于2004年的《金枝欲孽》。2010年至2013年间,《美人心计》《步步惊心》《宫》《宫锁心玉》《倾世皇妃》《甄嬛传》等先后创下不俗收视率。经历《芈月传》的间歇低迷,这一类型自《延禧攻略》起进入又一波热潮,且大有“网台联动”之势。
观众用“爽”字形容观感,折射出宫斗剧刷屏的部分原因——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由此,所谓明星获得关注,所谓作品获得流量,利益随之滚滚而来。资本逻辑下,这样的功利创作给业界带来了误解——似乎影视作品只需用泛娱乐化的满足视听感官刺激便可,而无需追求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更遑论承担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
宫斗为何“爽”?因为宫斗剧的创作者、营销者,常把后宫伪装成职场,把后妃争宠当作奋斗向上来宣扬,以此迎合一些人图轻松、求刺激的娱乐需求。《甄嬛传》刷屏时,营销者借甄嬛之口“提点”职场白领,“在这宫里,有利用价值的人才能活下去,好好做一个可利用的人、安于被利用,才能利用别人”;《延禧攻略》轰炸视频网站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如不主动‘撕’,就没人知道你委屈”等台词被包装成人生智慧贩卖给年轻人。
这便是某些宫斗剧误人最深之处:它们以缓解生活压力的面貌出现,却在不经意间释放阴暗、消极乃至病态的能量。“爽”到后来便是“醉”,虚无的满足混淆了真实的付出,复仇上位的快感湮没了脚踏实地的思考。
事实上,剥掉其“爽”感外衣,所有宫斗戏码本质雷同:以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为戏剧推动力。无论剧中人的初始设置为何,他们拼死争斗的目标是单调的:男人争权力,女性争恩宠;他们向目标攀爬的方式也是一致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多年来前赴后继的荧屏宫廷中人,他们身处奢华的生活场景,其命运分野不在于品格高下,只在于“腹黑”程度。在无尽重复、为斗而斗的皇子夺嫡、后妃争宠戏码里,人性中恶的一面被不断放大,厚黑等处世哲学被无限推崇。整个宫廷,人人表面光鲜内心阴暗,如同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文以化人,艺术养心,我们需要有着社会担当的创作者、需要有着向上向善力量的文艺作品去滋养人心、引领大众。
要警惕的是,影视作品是受众最为广泛的文艺作品样式。宫斗剧一旦霸屏,它们面向的便是千家万户。在宫斗刺激中,焦虑被放大,价值被模糊。宫斗文化一时风行,看多了两面三刀的倾轧大戏,一些人恐怕会对嫉妒心爆棚、利己主义至上感到麻木。宫斗剧的陈腐空气里呆久了,如果心胸变得狭窄,受众又如何能知晓历史、欣赏美好、感知幸福呢?
别言之凿凿相互倾轧、钩心斗角、媚上欺下的宫斗泛娱乐戏码是为了“观众的需求”。影视剧需要有矛盾冲突来增加戏剧张力。但冲突中的人物、困顿时的角色,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去克服阻力,用善良和宽容去感化对手,用勤奋和智慧去消解危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推崇的就是以宏远之心看待世界,以淡泊之心看待自己,以仁厚之心看待他人的精神境界。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把小我融入大我”,同样与之相符。
对社会负责的文艺作品,应当能在潜移默化间让受众走到阳光底下,开阔心胸、感恩时代,笃信奋斗的价值、明白追梦的真谛。明乎此,创作者理应幡然醒悟,宫斗可休矣。
作者:王彦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