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海实践”讲好城市治理“中国故事”| 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今开幕 | |
2021-10-31 06:03:29 作者:本报评论员 |
7年前,在首届世界城市日论坛上,“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由上海首次提出,彰显了这座城市引领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愿景与决心。
7年后,纸上的文字已经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和心尖,高品质的社区空间环境、触手可及的社区服务不断连接成圈,生动诠释着这座人民城市的初心和使命,也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上海、喜欢上海。
作为我国政府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世界城市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重要精神遗产。十一年前的今天,上海世博会闭幕之际,世博会组委会、联合国、国际展览局在共同发布的《上海宣言》中提出,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确定为世界城市日,以此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谐发展而不懈追求与奋斗。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总主题,世界城市日始终传承这一理念,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活动寻求对接,世界城市日的国际和国内影响力逐年提升,已成为国际社会宣传交流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共同探讨构建宜居和谐城市,应对城镇化带来各类挑战的重要风向标。
时隔6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再次回到了“始发地”上海,成为这座城市展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讲好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国故事”的一次重大机遇。“应对气候变化,建设韧性城市”的最新主题,聚焦进一步促进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切中时代脉搏。
黄浦江与苏州河互为依托,演绎着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艺术绣带”的蜕变,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人民;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力,持续打磨超大城市治理这根绣花针,让老百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最近几年,上海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这一重大实践命题,形成了一批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推动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经验、提供了样板,同时也为世界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启航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这为上海进一步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今年6月发布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充分体现了上海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坚强决心,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坚定信心。
时至今日,再一次站上世界城市日这一彰显城市软实力的国际交流平台,上海将用一系列精彩实践和生动图景,向世界更好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加速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者:本报评论员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