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诞生
2019-05-28 07:01:44 作者:顾一琼

微信截图_20190528064504.png

江西中路187号,原工部局大楼。70年前的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揭牌成立,陈毅出任首任市长。当天14时,陈毅来到位于大楼二楼的市长办公室,举行接管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的仪式。解放后,这幢大楼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个办公地。几代人在这里工作、治理城市,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沧桑巨变。

今年,这幢被列为保护性建筑的大楼有望启动更新修缮。

房间400多个,供暖系统方案从伦敦寄来

根据当年的设计初衷,工部局大楼要有市政建筑的精神气质,又要满足各部门办公需求。设计方案经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长布隆菲尔德的建议,于1914年初最终完成。

方案设计师是英国人特纳。特纳于1905年至1925年在工部局任职,担任建筑师。他设计的作品还有汉璧礼男子公学、育才公学等。工部局大楼的承建者是此前默默无闻的裕昌泰营造厂,因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混凝土外墙装饰替代石料的新思路,可大大降低工程费用,因而一举中标。

1914年10月21日,大楼建设工程拉开帷幕。地基挖掘于1915年初便全部完工,水、煤气、电话等线路、管道也陆续铺设完毕。1916年6月,大楼低压热水供暖系统方案从伦敦寄来,由为伦敦郡政厅做设计的供暖工程师诺布斯完成。截至1922年底,工部局各处室先后搬入新大楼。这幢拥有400个房间的新楼,集合了工部局各个部门800余名中外籍员工。

微信截图_20190528064516.png

曾与许多世界名人结缘

这栋大楼曾与许多世界名人结缘。

1879年,“上海公共乐队”成立。这是整个亚洲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交响乐团,被誉为“远东第一乐队”,比德国柏林爱乐乐团还早三年。1918年,正在进行环球巡演的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来到上海,受当时工部局邀请,执掌“上海公共乐队”;到了1927年,与工部局大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上海公共乐队”首次有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谭抒真以实习生身份加入。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于1923年1月1日莅临该大楼,在工部局大礼堂,用德语发表演讲介绍相对论。法国霞飞元帅曾参加在工部局举行的公宴;著名大法官费唐曾在工部局大楼总办处341号房间工作了两年多,《费唐法官研究上海公共租界情形报告书》就是在这里成稿的。

1946年2月13日,蒋介石、宋美龄等在旧市府礼堂会见中外记者。就在当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国统区一片混乱。这座大楼,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黎明前的最后几年。

微信截图_20190528064525.png

上海市人民政府入驻办公

1949年5月24日,解放军进入上海市区。26日中午,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原工部局大楼,全面接管大楼的警卫工作。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告成立,陈毅任主任,粟裕任副主任。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成立。

6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该大楼召开第一次政务会议,陈毅向全世界宣告上海已变为人民的城市,中国共产党接管上海就是要建立人民的政权。“改造旧上海,建设新上海”,就是人民政府的宗旨。

这幢大楼也见证了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上海升起的历史时刻——1949年10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日,这里便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上海解放一周年之际,陈毅在此题词:“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如今,这块镶着题词的大理石碑被嵌在大楼二楼正厅的墙上。

市府礼堂曾是上海文化地标

为使大楼更好服务人民,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将半围合建筑内部一处曾经作为修车棚的建筑改建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礼堂”,以开会为主,兼作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场所。礼堂成为上海市接待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重要场地。据统计,有美国、英国、朝鲜等十几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在这里演出舞蹈、歌舞剧,国内各省区市艺术院团及上海市属院团也常在此演出,年均演出百余场次,最多一年达250场次左右。

1956年5月1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有关单位从这里迁至外滩中山东一路10-12号原汇丰银行大楼内办公。老市府大楼成为市民政局、园林管理局等机构办公地。1994年,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乐团来沪,也在市府礼堂演出。作为上海重要文化地标的市府礼堂,因逐步落后于时代要求,于1995年宣布停业。

据了解,老市府大楼更新项目团队已经从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调取相关历史图纸资料,并不远万里到英国皇家档案馆调取相关历史资料;还对全楼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对每个室内空间都进行了影像留存,并建立三维电子模型,作为项目全过程BIM技术运用的基础。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图片:本报记者 袁婧 摄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