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改革红利永远存在,2028年前中国经济仍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
2021-04-18 17:16:02 作者:孙欣祺

IMG_4821.jpg

林毅夫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面向过去,这份成绩单说明了什么?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又能否在全球疫情出现反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保持恢复和发展态势?

4月18日,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携新书《论中国经济》与《解读世界经济发展》出席朵云书院·旗舰店“上海之巅读书会”,对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形势作出最新研判。

林毅夫认为,综合各项因素考虑,至少到2028年前,中国经济仍将保有每年8%的增长潜力,具备6%左右的增长实力。他表示,中国有充分信心在2035年前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如期完成远景目标。那么这份底气从何而来?

1.png

《论中国经济》

s33865268.jpg

《解读世界经济发展》

“改革的红利永远存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面临着深刻变化。林毅夫在《论中国经济》中指出,中国欲于变局中开新局,有两方面的发展优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并拥有唯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加速产业升级,共享产业革命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同时深化家电、5G等先进产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世界市场。林毅夫认为,把握这些产业优势,实现因势利导,中国就能够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

与此同时,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只要保持决心和勇气,戒骄戒躁,不断发现新问题、面对新问题,那么改革的机会与红利就永远存在,中国向前发展的步伐就不会放慢。

IMG_4849.jpg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要用好‘两只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陷入动荡,服务业更是遭受严重冲击。对此,林毅夫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虽然部分服务行业不可避免地被波及,但应该认识到,包括电子商务在内,还有一部分产业在疫情期间迅速发展。中国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为。

疫情终将结束,世界经济也必然复苏。一方面,疫情带来的眼前问题固然亟待解决;而另一方面,长远的发展规划更需着手推进。中国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林毅夫认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改革,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只手”激发新发展活力。

IMG_4892.jpg

“西方的真经不是唯一的真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而历经多轮全球性危机,中国经济依然展现出独有的韧劲,更令世界刮目相看。那么中国模式有何独特之处,又是否具有普适性的借鉴价值?

林毅夫认为,回答这个问题,要摆脱西方传统经济学思潮的束缚。“西方的真经不是唯一的真经。”东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土壤不同,如果以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学思潮为参照系透视发展中国家,则忽视了理论模型中的暗含前提以及国情的复杂性,无法诠释各国经济发展的内因,更难以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为此,林毅夫提出“新结构经济学”,总结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发展逻辑,梳理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用创新理论解释发展和增长的动力。他指出,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但只有理论创新才能对症下药,最终药到病除。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不能盲目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型,而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唯有如此,中国才能在一个胜利的基础上创造另一个胜利。也唯有如此,“经济奇迹”才能够复制、传递。

旗帜.jpg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责任编辑:杨健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