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人为何讨厌印度?宝莱坞之王遭抵制,粉丝被迫把他P成尼泊尔人
Peter Gill 2017-09-09 09:33

▲沙鲁克·汗电影海报

最近,号称“宝莱坞之王”的印度男明星沙鲁克·汗有新片上映,他的粉丝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成立了粉丝会,并在电影院、商场等各处举行活动为他宣传,却没想到招来了尼泊尔人的抵制。

沙鲁克·汗粉丝会的Facebook页面,被大量网民攻讦刷屏,其中一些是沙鲁克·汗在宝莱坞的对手萨尔曼·汗的粉丝,但更多的,还是对印度反感的尼泊尔普通民众。

一名网友愤怒地写道:“我是尼泊尔的英雄Nischal Basne(尼泊尔著名导演)的粉丝,你们这群dhoti(对印度人的贬称)的走狗!”后面附上几个中指的表情。

沙鲁克·汗的尼泊尔粉丝也处处碰壁,连定制文化衫都遭到不少阻碍,一名粉丝会核心成员达哈尔抱怨,粉丝会和服装厂联系时,厂商轻蔑地回复:“你们还是去印制尼泊尔歌手Narayan Gopal的头像吧!”

事实上,这些粉丝的遭遇还是幸运的,尼泊尔民众对印度的仇恨情绪,经常导致他们对印度明星粉丝的过激行为。2000年,媒体爆出印度演员赫里尼克·罗斯汉对尼泊尔发表了歧视言论,加德满街头发生暴动,最终导致4人遇害。

虽然沙鲁克·汗本人没有发表过任何指责贬低尼泊尔的言论,但最终,粉丝们没有办法,只能用修图软件,把Facebook的头像背景P上尼泊尔的地图和国旗,将沙鲁克·汗伪装成尼泊尔人,来逃脱舆论攻击。

尼泊尔对印度有何深仇大恨?

尼泊尔对印度的仇恨情绪,主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尼印两国的领土争端。虽然尼泊尔与中国也有过边界分歧,但所有争议基本都在196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边界条约》中得到了正式解决。相比之下,尼泊尔和印度的争端就十分严重了。不少尼印边界的界碑都被洪水破坏,或者被人为有意移动。因此,虽然尼泊尔政府传统上努力在中印之间保持不偏不倚,但尼泊尔公众普遍将印度视为对手,而将中国视为可以团结的盟友。

▲2017年8月24日,尼泊尔总理德乌帕访印,印度总理莫迪发表演说。

而2015年新宪法颁布后,尼泊尔政府内部对印度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尼泊尔南部的少数群体马德西人,由于在新宪法的安排中未能“单独成邦”,发起了大规模抗议活动。由于马德西人是印度裔,莫迪政府也公开表态支持,甚至帮马德西人向尼泊尔政府施压。两国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印度对尼泊尔实施了将近5个月的严酷封锁。即使是在地震期间,物资紧缺,印度也铁石心肠地继续封锁政策,卡住了石油和其他必需品,而此时只有中国施加了援手,紧急输送了能源和物资。

尽管后来封锁解除,但仇怨也就此结下。印度至今仍不时利用马德西人问题兴风作浪分裂尼泊尔,呼吁马德西人抵制尼泊尔即将举行的选举,尼泊尔政府对此十分愤慨。

许多尼泊尔人早已对印度干预内政的“特权”极为不满。1950年、1990年和2006年,尼泊尔的政体曾三次发生动荡,都和印度脱不了干系。1950年,印度主持了拉纳家族、特里百万国王以及民主派之间的会谈,将尼泊尔塑造为印度教君主国,还趁机在尼泊尔国内和中尼边境的哨所,安插了大量军事顾问及其他人员,直到1970年被反复要求后才离开。

1990年,印度又通过封锁,对尼泊尔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运动推波助澜,直到尼泊尔颁布新的《民主宪法》。2006年,印度再次主持了反对武装和尼泊尔政府的和解进程,最终废除了延续几百年的君主制。印度前外交官SD·穆尼事后承认,2006年印度给尼泊尔的反对派煽风点火,就是为了推迟尼泊尔新宪法的起草。

在这些动荡中,印度几次转换立场,也都是为了继续操纵尼泊尔的政治,以满足自身利益。印度利用这些尼泊尔虚弱的时刻,签订了不公平的条约,在尼泊尔的河流上建造自己的水电和灌溉设施,如1950年代的《柯西河条约》和《甘达基河条约》。而1996年签订的《马哈卡利河条约》,最终在尼泊尔的抗议下没有实施。

有远见卓识的尼泊尔政治家,尤其是一些左派人物,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常谴责印度的霸权主义。历时学家利奥·罗斯在《尼泊尔生存战略》一书中指出,早在1953年,尼泊尔共产主义团体就设立了“反印度干预日”。但是,一些政客还是会选择利用印度这一外来势力打击自己的国内竞争对手,从而加剧了尼泊尔政治的不稳定性。

直到封锁事件,尼泊尔的三大政党才认清了干涉对尼泊尔的危害,终于在反印联中这一点上达成了统一,并终止了对印度大使馆的特别津贴。

但是尼泊尔和印度多年以来关系匪浅,也无法在短期之内割断。由于两国之间的开放边界,允许公民在没有护照的情况下过境,目前,有超过一百万尼泊尔人在印度工作,尼泊尔也有许多印度商人。此外,从英国殖民时期开始,印度军队就一直从尼泊尔山区招兵买马,其发放的薪酬和养老金成为了许多尼泊尔贫困地区的经济支柱。

▲2017年9月7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举行会谈

积极向中国靠拢

尼泊尔过去严重依赖印度进行过境贸易。2016年,尼泊尔66%的商品进口和57%的商品出口对象都是印度,而中国只分别占到14%和3%。2016年,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与中国签订了过境贸易条约,希望通过中国开展与外界的贸易。此后,尼泊尔经过印度加尔各答和安德拉邦港口的货物,将有不少分流到中国。

近年来,中国对尼泊尔的援助,也达到了与印度大致相当的规模。在2015至2016年度,印度支出约3,580万美元,而中国支出约3,540万美元。此外,中国还为尼泊尔地震的灾后重建支付了1000多万美元,而印度夸下了救济尼泊尔10亿美元的海口后,却一再推迟支付这些资金,这笔钱款的追要已经成为每次尼泊尔高层访印必谈的主题。

而中国和尼泊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则开始不断深化贸易投资、灾后重建、能源和旅游等重点领域合作,双方决定规划中尼跨境铁路,修复中尼传统陆路通道阿尼哥公路和沙拉公路,此外还将建设樟木、吉隆、普兰三个口岸。

随着政治和经济上向中国靠拢,影视文化产业也可能出现爱屋及乌的现象。一名给沙鲁克·汗留下负面言论的尼泊尔人就表示,“不是我们不喜欢印度人,是印度政府太讨厌了。”尼泊尔很少出现的中国电影,有望替代目前受到抵制印度宝莱坞电影,成为新的流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吴钰
频道邮箱:whapp1@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