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过程装备领域的大学生创新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朱颖婕 2017-08-27 19:58

▲评委在点评参赛作品。

过程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现阶段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国内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师生的盛事之一,这个周末,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卓然杯”第八届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顺利举办。今年,来自全国64所高校的439个团队围绕过程装备领域中的科研热点及技术难点,研发了一个个充满创意和实用性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很多作品的选题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其中部分作品已具备了转化为企业实际产品的潜力。而且,不少作品还采用了电子芯片,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操控。“今年的这群参赛大学生不但能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还能够回应社会需求,关注过程装备领域的前沿技术。确实是很大的进步。”大赛评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评委在点评参赛作品。

聚焦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难题

苹果是人们常见的水果,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餐饮行业和工厂,都对安全、高效的苹果削皮去核处理有着很大的需求。但目前国内市场上,相关器具效率低、人工操作耗时费力、易划伤,而进口器具普遍体积笨重、价格昂贵。关注到这一现象后,华东理工大学学生钱剑勇、张金辉、郑嘉镭、陈艺中合作设计了一款可完成输送、摆正、插果、削皮、去核整个工作过程的“全自动苹果削皮去核一体装置”。在本届大赛上,这一颇具创意又“接地气”的作品斩获了特等奖。

据了解,自今年3月启动作品征集至6月底截稿,赛事组委会共收到439个团队的参赛作品,之后,大赛又组织了20多位资深专家对全部作品进行了匿名通讯评审,共评选出获奖作品145项。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曲景平称,今年参赛作品的一大特点是“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如基于物联网的井盖自动防护装置、水上智能巡航机器人,等等。“参赛选手能够聚焦社会需求和企业生产难题,是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有了好的机制与平台后,就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激情,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本届大赛的另一个特点是,一些作品和选手很好地诠释了何谓“与时俱进”。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潘家祯提到,今年很多选手的三维建模质量大大提高,说明软件行业发展很快。而且,很多作品都采用了电子芯片,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进行操控,更好地实现了机电一体化。“参赛选手能将时下科技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产品设计、制造中去,令我们非常惊喜。”

参赛选手在调试装备。

我们需要培养“卓越工程师”

与会专家坦言,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但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很多重大过程装备还依靠进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培养优秀的过程装备领域创新人才势在必行,而高校应当成为“创新发展的策源地、生命泉”。

潘家祯介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曾在时代的洪流中经历过种种变迁。由于过细的专业划分不利于就业,在专业调整与精简中,“带帽”的机械专业,如食品机械、冶金机械、轻工机械等均被取消,归并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唯独化工机械,由于其独特性,更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予以保留,社会对于这个专业的需求量极大,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而“上到航天站,下到潜水艇,都需要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人才。”相关统计显示,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比例为1:9,然而“现在的人才培养量尚不能满足需求”。

“我们需要培养‘卓越工程师’。”这是很多专家的共识,这意味着未来的过程装备领域创新人才需要熟悉国情、专业知识丰富,同时具有创新实践精神和国际意识。为了给过程装备领域的大学生创新人才搭建一个成长与展示的平台,华东理工大学于2006 年发起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并延续至今。现在,该赛事已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接纳,成为“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系列赛事中的一项。潘家祯感到,选手们在参赛过程中会经历建模、应力分析、加工实物、电子芯片编程、作品展示等多个环节,可以说是“接受了一次完整的创新训练和实践”。这种以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比单纯在学校里听课、做题的收获大得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华东理工大学供图。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吴钰
频道邮箱:whapp6@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