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人机大战”上演,医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观察者” | |
唐闻佳 | 2017-10-21 19:45 |
“倒计时30秒准备,开始!请医生读片,请AI(人工智能)读片!”今天,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举行了一场“人机大战”,80名医生对战9号选手——人工智能读片系统。比赛内容是基于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的性质判定,这是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
每个医生人手一个答题器,大屏幕上显示甲状腺B超图像,看图答题,每道题有三种答案备选:恶性可能、不确定、良性可能。每道题限时30秒回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这就是六院“人机大战”的比赛现场。
记者在现场发现,参赛医生来自国内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三甲医院的教授,也有各省市一二级医院的年轻医生。这些人类选手中有从业30多年以上的“老法师”,也有医学“新兵”乃至未来医生。代表人工智能出战的是一套名为“安克侦”的甲状腺超声计算机辅助侦测系统。据介绍,这是目前全球第一、也是唯一通过美国药品管理局(FDA)、欧盟CE认证上市许可的甲状腺超声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并在今年7月取得中国药监总局的上市许可。安克侦是利用专利影像分析技术,使甲状腺超声图像彩色可视化、标示并量化肿瘤特征,协助医生精准诊断,为发病率愈来愈高的甲状腺癌提供一种非侵入性检查。
本次大赛考题是市六医院提供的33套已有病理结果判定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图像,人类选手和人工智能选手要对这33张图做出良恶性判断。截至目前,在医学界,穿刺取得的病理结果被视作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金标准”,因而它也被作为此次判断“人机对战”胜负的标准答案。会务组最后按答题正确率进行竞技排名。
“人类选手对这张图的大部分判断是恶性,我们看AI结果,也是恶性。再看病理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比赛中,这样的“平局”很多,人工智能选手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从个人方面看,与集合了大量超声诊断大数据、海内外临床指南的电脑系统相比,人类选手也表现不俗。最终,在所有比赛选手中,人工智能选手排名第二,读片准确率达到84.85%,来自福建的超声诊断专家吕国荣教授获得第一名,读片准确率达到87.88%。
“吕国荣教授最终战胜了AI,这让我们很振奋。当然AI的表现也让医生感受到了压力。从目前看,AI还只是辅助医生诊断,因为软件诊断的正确性和正确勾勒肿块边界密切相关,B超医生平日是在动态影像中探查判断,还得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这场比赛等于把我们十八般武器废了十七样,只剩一样去和电脑‘一招鲜’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做比拼,并不公平。要知道,如果加上多切面、多模态等手段,医生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正确率也是很高的。”有专家这样评论。
记者从市六医院获悉,该院是全国首批引进甲状腺超声计算机辅助侦测系统的医疗机构,它正处于临床试用阶段。“我们期待人工智能更好地配合医生工作,造福患者。”六院超声科主任医师王燕说,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让它在社区以及中国广大基层的应用前景很大,对促进分级诊疗也将发挥有益作用。
这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试水”医疗界,六院“人机对战”现场,一个观摩过其他医疗“人机大战”的专家谈到,这体现了一种前沿科技在医学领域的潜力,但它能热多久、走多远,将来如何与医生配合,大家都还在观察中。目前可明确的是,鉴于医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医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观察者”。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为医院供图
来源:文汇 |
责任编辑:卫中 |
频道邮箱:whapp6@wh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