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本《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发布,全方位探寻中国审美意识历史流变
王鹏 2018-01-14 21:15

在民族和传统文化稳步复兴的新时代,美学何为?中国美学史应如何展开?审美意识对中华民族的独特心理结构有何影响,又如何展现?昨天,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及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审美意识通史》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美学史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美学专家围绕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向与写作方法等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人民出版社出版推出的八卷本《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志荣主编,团队编撰耗时六年,共分史前、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八卷,从绘画、音乐、文学、雕塑、器物、城池、陵寝、品藻等各方面展开,全方位探寻了中国审美意识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流变。

与会学者肯定了《中国审美意识通史》理论和方法上的新颖以及整合理论与器物的努力,认为其涵盖了从石器时期到清末中国各阶层主要审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既在时间上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又在研究对象上进一步细化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立元表示,该书在时间上与空间上更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审美活动,涵盖了各种艺术门类的演变,而在方法论上此书运用了王国维文献材料与地下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论据法,使审美意识演变的研究论据更加充分,为中国美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与会学者还以此为契机,在厘清哲学、美学、思想、意识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中国美学史的写作问题。

“传统美学是研究逻辑形态的美学思想史,感性形态的意识史是参考史。”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海认为审美意识是生命意识,意识史研究应放在美学史研究的首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成纪也表示,与西方人的美学写作注重范畴和思想不同,中国文化本身就是诗性的文化,在此背景下,“从审美意识角度给中国美学理出一条线索,是奠基性的工作,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可以从这个基础性出发去研究美学思想史,美学理论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李思文
频道邮箱:whapp2@whb.cn
0
还可以输入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