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叶草”周边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标准
2018-10-31 06:31:19 作者:李静

捕获.JPG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河道整治基本完成,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的景象。本报记者 刘栋 摄

岸上岸下联动源头截污,跨地域协作防控前移

“四叶草”周边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标准

河水清澈可见水底“森林”,河道跌水小瀑布景色,八只黑天鹅畅游河道“乐不思蜀”不回窝……为保障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水务部门多措并举,多方联动提升河道水质和整体环境,成效显著。目前,核心和重点保障区的65条段河道水质及景观全面提升,尤其是“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部分河道达到三类水标准,透明度达1.5米以上,成为河清岸靓、生态良好的景观河道。

每天16小时巡视河面环境

经过三四个月集中整治,紧紧环绕“四叶草”的小涞港、徐泾江、泾北河和蟠龙港四条河道,透明度已达1.5米以上,清澈见底。记者昨天在小涞港看到,河水澄净,河面干净,水下沉水植物清晰可见,岸边的金桂、紫薇和红枫等乔木茁壮整齐,黄金菊和草皮等地被植物绿莹莹的,不少开出黄色、蓝色的小花。

工人正驾船巡视河面,打捞漂浮物,废物箱里只有少许绿色植物垃圾。其中一艘漂浮物自动清理船,正伸出长长“双膀”,缓慢推进。这是水务部门新引进的自动保洁船,双臂展开可达30米,高效吸附河面漂浮垃圾、泥苔等,用于垃圾不多、面积宽阔的河道。青浦区水务局副局长王维维介绍,在小涞港,工人和志愿者每天从6时至22时循环清洁,自动船效率高,一人一船即可替代四艘人工作业船及八名工人。

“这三个月,我们通过岸上截污纳管,改造雨污混接,全面控制污染源;新建六座景观溢流堰,呈现跌水小瀑布效果,并控制河道水位、水速和流向等,同时替代爆氧机,增加水体氧气量。”王维维介绍。

让水体形成自身生态系统

这两天,距离“四叶草”300多米的北横泾里放养的八只黑天鹅吸引了不少市民的注意,因为环境舒适,它们两天前第一次下河后,就“乐不思蜀”不肯回窝了。记者在现场看到,北横泾河水干净,挺水和浮水植物绿意盎然,葱葱郁郁,黑天鹅们悠闲地在河里游着,时而低头啄向河面。工作人员介绍,“河里有鱼虾、螃蟹等生物,它们饿不着,游得可欢畅了,引不回窝里。”

据闵行区水务局副局长陶卫平介绍,闵行区负责整治进口博览会核心区周边七条河道的水环境,总长为19.55公里,其中,北横泾核心段(扬虹路—建虹路)是重中之重,总长约1.5公里,主要是翻新防汛通道,更换观景栏杆,翻建和补种绿化,综合整治水环境等。“通过岸上岸下联动,控制外源污染;通过生态净化水体,在水中种植3万平方米的十多种水生植物,使得河岸四季常绿有景看;投放适量水生动物,让水体形成自身生态系统。”

多地多部门联动治理水葫芦

太湖流域河网湖泊水体流动缓慢,营养盐丰富,每年秋冬季都会大规模爆发“水葫芦之灾”,河面似敷了层“绿膜”,严重影响水生态及城市水景观。为此,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已多次组织苏浙沪相关单位,研究建立省际边界地区水葫芦防控工作协作机制,信息互通,联动打捞治理,将防控关口前移。

水利部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保护协调处副处长张红举介绍,今年5-9月,两省一市省际地区及黄浦江河道共打捞2.8万吨水葫芦,是去年同期的1/5。目前,水葫芦发生总体可控。去年11月,黄浦江的水葫芦产生量是3.8万吨,在苏浙沪省级边界水域的产生量为8万吨/月。

今年,苏浙沪两省一市多地多部门联手增加打捞设备,建设拦截库区,打捞船从去年的90艘增至120艘,固定拦截库区从77个增至今年的107个。“今年11月,黄浦江水葫芦产生量预计约3500吨,目前的打捞能力是15万吨/月;省际边界水葫芦产生量约为1.5万吨,目前的打捞能力为26万吨。多地还在省际边界河道关键部位规划了八台视频监控,其中,黄浦江上游太浦河已启用两台;青浦区采用卫星遥感提前识别水葫芦。”张红举说,通过各种努力,力争今年黄浦江中心城区段不出现水葫芦,米市渡断面以上和主要来水支流不出现水葫芦聚集现象;力争苏沪、浙沪省际边界主要河道、湖泊不出现成片水葫芦向下游输移现象。

作者:本报记者 李静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