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特辑·记忆 | 观众就喜欢“俗”的?有一种类型片叫做春节“俗”电影
2018-02-23 12:12:44 作者:左衡

su.jpg

《唐人街探案2》中几位主角男扮女装

春影的审美趣味当然以“俗”为主。几年看下来,真可谓“年年岁岁俗相似,形形色色俗不同”。正是在相似的俗当中,可以看出类型的成色、趣味的差别和品格的高下。

通俗当属“春影”最理想的状态,也是类型片最经典的模式。纵观几个春节档,最合乎这一标准的,仍然要数成龙。以《功夫瑜伽》为例,剧情简单明了,全凭视觉效果取胜。老搭档唐季礼中规中矩地实现了成龙的意图,影片一如既往,节奏轻快,紧张刺激,色彩鲜艳,光线明亮,服化道取景极尽奢华……务求令观众觉得大开眼界、值回票价。尽管对于资深影迷来讲,《功夫瑜伽》的口味实在太过熟悉、缺乏创新,但放诸这个档期,仍然是最符合大众期待的年夜大餐。成龙近年来作品不断,屡有斩获,其中既有个人号召力的原因,也说明类型片如欲成功,就必须遵从制作规律,以精品质量保持观众的信心。

p2419773733_meitu_11.jpg

《功夫瑜伽》中,成龙为观众奉上了精彩的“尬舞”

媚俗则出于投机心理,投机又必然导致更赤裸裸的媚俗。同为香港人,王晶在连续三年春节档炮制的《澳门风云》系列和2016年国庆档的《王牌逗王牌》可以让我们区分媚俗和通俗。通俗对观众、对电影都有足够的尊重,媚俗没有,它看似以取悦观众为能事,实则将观众视为可以轻易哄骗的看客,将电影当作可以任意亵玩的把戏。

p2227810847_副本.jpg

《澳门风云2》剧照

流俗则是另一种“春影”特色。在2017年春节档影片《西游伏妖篇》中,周星驰和徐克首次深度合作。两人有一相似之处,即:他们的创作都不是类型片的经典模式,都有超越类型、追求自我思考和表达的意图。就这一点来说,一度创下华语片最高票房纪录的《美人鱼》其实远不如《西游降魔篇》更像周星驰,而《智取威虎山》的创造力也比《西游伏妖篇》更接近徐克。《西游伏妖篇》与其说是水到渠成的创作,不如说更像是市场和资本的热力催熟的果子,套用文论常用的说法,“有佳句无佳篇”。《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毕竟有个爱情童话的框架,而《西游伏妖篇》连这个都丢开了。两人把太多以往自己成功的桥段复制粘贴过来,又用自我调侃来打消影迷的不满足。《西游伏妖篇》的演员选择显然是向粉丝经济倾斜的结果,我们也承认,新星们的表现确实都有提升,假如没有前两部作品作参照,观众接受起来也许不会那么纠结。对于个人色彩太过强烈的作者,流俗注定要先失去自我,继而失去观众。《西游伏妖篇》后力不足,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没能平衡好类型化运作和作者心态,进而不能赢得观众的共鸣,当是其一。

timgUXAWHQRR.gif

p2408478784_副本.jpg

《西游伏妖篇》的造型和表演都引起颇多争议


王宝强首次执导筒的《大闹天竺》有着浓重的晚会痕迹。陈佩斯朱时茂的客串,六小龄童的现身,特别是片尾花絮里模拟的晚会场景,都比影片本身更容易让中国观众心生感慨。

timg006SJ7JG.gif

p2417952558_副本.jpg

《大闹天竺》中的“俗”感扑面而来

怀旧也是许多“春影”共有的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剧情各处,甚至也诉诸更为感性的听觉:《功夫瑜伽》重新唱起《神话》,《西游伏妖篇》继续沿用《大话西游》的音乐,《唐人街探案2》让《粉红的回忆》再度成为流行。在笔者看来,这些音乐的重复,在心理诉求上如同春晚例行的结束金曲《难忘今宵》,怀旧的深处,是经由流行音乐建构起来的当代中国人对于时间的感觉和把握,而这种感觉的微妙又在于:它们的音乐形式尽管喜气洋洋、温情脉脉,在最终极的意味上,却又因着时间流逝而感慨万端。于是,春影的娱乐甚至狂欢面貌之下,中国传统文化里喜忧参半、悲欣交集的调和辩证,就不知不觉再次渗透进现代国人的精神世界。周星驰作品里那些看似另类的元素,也可以与乡土民俗中的“血社火”等形态相互参照。

在“俗”趣味之外,春影还有“雅”、“正”两种趣味,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说。就大势来看,春影不可能如当年春晚那般获得巨大持久的影响力,但它一定会是世界影坛的一桩大事,中国的贺岁是贺双岁,全球化的元旦与本土化的春节俱在其中。春影反映出的审美趣味(外化为票房、传播度等等),实际上正是中国文艺、文化、文明的现实存在形态和状况的缩影。愈是如此理解,愈明了中国文艺、文化、文明复兴的重要性。

作者:左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编辑制作:钱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文汇
责任编辑:文化报道中心编辑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