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的海上艺术情愫
2018-06-23 17:05:27

微信图片_20180623162330.jpg

6月21日下午,由上海市文明办、普陀区文明委联合举办的“海纳百川 文化之申——上海城市符号与城市精神”系列讲座第三讲在苏宁艺术馆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上海美术学院刘海粟研究中心主任朱刚讲述“刘海粟的海上艺术情愫”。

刘海粟先生是海派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是一位驰名中外的画家,也是一位毕生奉献给艺术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为现当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人才,朱屺瞻、程十发、潘玉良等都是上海美专的毕业生。抗战期间,先生在东南亚举办各种义赈活动,用来支持国内抗战斗争……朱刚结合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上海解放、国家建设等大时代背景,讲述了刘海粟先生的艺术情愫、教育理念。他认为,先生的人生故事和家国情怀是“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 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的缩影,上海美专的继承和以刘海粟先生为代表的海派艺术也是“上海文化”品牌中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

市民修身系列讲座是上海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倡导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今年每月在普陀区特色场馆和修身基地举办1场。后期,主办方将继续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优势,讲好城市符号和城市精神的故事,帮助广大市民更深入地汲取知识、修身养德、提升素养。

微信图片_20180623162318.jpg

>>>讲座摘录

刘海粟的海上艺术情愫

朱刚

刘海粟先生,百岁老人,整整一个世纪。可以说在近代史上刘海粟先生的争议是最大的画家,没有之一。他是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刘海粟不是上海人,是江苏常州人,但上海是刘海粟先生艺术的策源地,上海哺育和造就了刘海粟,而刘海粟也用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回馈了这座城市。刘海粟先生身上体现的这些品格,他绘画的艺术作风,表现的风格。都和上海城市精神非常契合,他是上海海派精神的一面旗帜。

1896年3月16日,常州青云坊,刘海粟先生出生在那里,那天他父亲在门口等着,听到里面一声哭声,只看到接生婆满头大汗的跑了出来,先生!是个男孩!多高兴啊!刘海粟先生排行第九。但是刘海粟先生的父亲一看接生婆满头大汗,而且有点紧张,刘海粟先生的父亲也不是一般人,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太平军,经历过很大的世面。接生婆说他脐带盘在身上,这孩子很调皮,在娘肚子里就很调皮。这在当时来说是有些危险的。但是母子平安。那就叫他刘盘吧。

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儿子,所以母亲对他特别的宝贝,每天晚上都给他讲故事,讲司马迁等等,古代的故事。他每天依偎在母亲怀里睡的。6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三字经、千字文、杂字、四书,还写毛笔字,当然6岁的时候是描红的,描着描着调皮的刘海粟就不愿意照着上面写了,胡乱自己放开写了。到他10岁的时候,刘海粟已经开始学经史,西学,民乐论,天演论等等了。刘海粟先生看着看着应该是看懂了,因为他14岁到上海的时候,学绘画的时候,还专门跑到外滩去找这些书,找这些书来读。10岁的时候他在书院,他比较喜欢提问,老师说的问题他都会思考,都会问为什么,有些老先生没有他反应快,也回答不出来,他就告状告到他母亲那边,他母亲也不像其他家长一样老师来告状就要批评他,他母亲也护着他。

对于刘海粟来说,他一生当中,第一次受到的打击是他在14岁的时候。母亲过世了。家里没有靠山了,他本来就靠着他的母亲,什么事情都找他的母亲。母亲的病逝,刘海粟先生相当的伤心,两个月不吃不喝,简直变了一个人,本来是很活泼的人,结果整天以泪洗面,当时他父亲有一个老乡,本来是他书院的老师,后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地理书的编辑,那天回家看到了刘海粟,说我过去发现这个小孩喜欢画画,我在上海的时候,认识八仙桥有一个画图的讲习社,我是不是把他带到上海去?一方面让他散散心,另一方面也让他学习一下绘画。14岁的刘海粟就来到了上海,开始了上海的艺术人生。

刘海粟坐着火车来到了大上海,当时的上海和现在不一样,外滩还在建造当中,但是和常州相比已经十分发达了,刘海粟先生到了八仙桥,就在讲习所开始学画画了,办讲习所的人叫周湘,他本来也不是学画画出身,只是学了一些西洋画。让学生临摹他。但是学生还不少。在学画的同时,课余之间刘海粟还会跑到外滩去看一些外文书、画册,还会买回来一些临摹。所以有好多人在刘海粟美术馆参观的时候会觉得,刘海粟早期的画和印象派差不多,他又没有出国,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从这些画册上面学到的。学了半年。刘海粟觉得没劲,老是临摹这个老师的作品,不学了,就回家了,回到常州他也自己办学了。但是男孩子没有人报名,当时封建社会把绘画当末流的技艺,只有一批女孩子,表姐表妹配合他玩,就他一个男孩子,像贾宝玉一样。他和一个表妹杨守玉有了感情,他们都是属猴的。刘海粟对他的表妹特别好,还送给他一块猴子的玉,表妹也刻了一个猴子的挂件给了他,他的表姐都看着,觉得这两个孩子特别好,长大了最好能让他们走在一起。16岁的时候,父亲就问是否要结婚了,刘海粟想想很开心。办喜事那天,当他把红头盖揭开的时候,一看不是表妹,是一个陌生的女子!尽管这个女孩也很漂亮,是常州临近丹阳的大户人家女孩叫林佳。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好,门当户对的,但是刘海粟不要,说我不认识,我不结婚!

16岁的男孩还处在逆反期,就不认这个妻子,进了洞房之后还在想他的表妹,林家女子不理解,觉得可能小男孩害羞,就一直等着他。结果到下半夜,三更了,她以为刘海粟认为陪嫁的东西少了。刘海粟根本不在乎钱,他想的是表妹,所以还是离开了。刘海粟去了林家,确实是大户人家,也有好多书。刘海粟看到书特别的喜欢,但仔细一看,书上都积了厚厚一层灰。他觉得林佳是不读书的,而是把书当装饰品,她两个舅舅还躺着抽大烟。刘海粟觉得林佳怎么可能和自己相处一辈子呢?就跑了,跑到上海大姑妈家里。

他当时是打算去日本留学的,因为日本比较近,他哥哥也在日本。大姑妈就急了,马上一个电报给刘海粟的父亲。刘海粟的父亲马上赶到上海。大家就各退一步,刘海粟不去日本,也不回常州,就留在上海办学。林佳也是烈性女子,吞金自尽了,抢救过来,后来就分开了,刘海粟第一段婚姻就这么结束了。后来刘海粟回想林家女子其实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自己挺对不起林家女子的。

1912年,刘海粟就和画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所美术专科学校。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他开始办学,希望国家可以强盛,希望通过艺术力量的传播对社会的改良、对民众的启蒙。刘海粟在乍浦路8号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在简称上海美专,办了40年,1912年—1952年,迁到了南京,变成了南京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开办的时候,就是刘海粟拟定了宣言。他并不是完全否定东方的艺术,而是东西方结合起来,通过艺术来惊觉一般人的睡梦。报纸上也议论,刘海粟17岁就办学了。也有人质疑美术算什么,为什么还要办专门的学校?当时把美术看得很低,周湘也攻击说办学的人都是我这里不合格的,或淘汰的。对他的争议特别大,但刘海粟还是坚持了。

学校办了40年,迁了这么多的地方,早先主要是在虹口区,后来到了南市区,主要是两大板块。这所学校主要做了四件事。第一是首创了男女同校,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男女同校,比北大还早一点。第二是裸体女模特,这在现代美术学院是很正常的教学课程,但在当时五四运动的背景下,不可能通过一场急风暴雨,就把人们脑海里的封建残余全都席卷,一个女子当众给人做裸体模特,还是很难的。第三,中国画一开始都以临摹开始,但刘海粟创办的是写生,他自己亲自带队写生。第四,他还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国内专门的美术杂志。

创办之初很困难,什么也没有,只有家里资助的每个月200块,招生也招不到,第一批只招了12个学生,但是出了好多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大家。1917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刘海粟马上写文章回应。蔡元培先生对刘海粟的帮助很大,刘海粟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没有蔡元培,就没有刘海粟。蔡元培一直支撑刘海粟办上海美专。刘海粟开创了四个第一,对于中国艺术教育,整个艺术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办学理念和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其实是一致的。他不管你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有没有学历,只要有才,都可以进来。

潘玉良大家都了解,过去一个电影叫画魂,原名张玉良,是刘海粟提倡男女同校之后招的第一批学生。当时考试的时候刘海粟先生去看了考场,当时有一个老师就陪着刘海粟转了一圈,后来刘海粟在考场最后一个考生后面停下了脚步,老师就问校长发现了什么问题,刘海粟没有直接回答。过了一会儿说,这个线条,很有力。色彩也不错。老师心就放下来了。就告诉了他潘玉良的身世。潘玉良很命苦,刚刚出生父母双亡,后来过继给舅舅,结果舅舅是酒鬼加赌鬼,把她卖到了青楼。后来嫁给了海关监督,改姓潘。

但潘玉良是追求精神独立的女子,看到可以男女同校的上海美专,就来报名了。结果考试的时候,发觉榜上没有她的名字。后来刘海粟问他的老师,上次考试的时候,跟我说这个潘玉良画的不错,但是发榜了没有她的名字!还说他这次考试考了第一!为什么不录取呢?老师说不行,我们学校刚刚经历了模特风波,走了好多学生,家长都把孩子带走了,你现在再要招一个风尘女子进我们学校,还了得吗?学校还要办下去。刘海粟说我不管她的出身怎么样,有才就要录取,结果他到榜上把潘玉量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位,为了公平起见,还把她的考卷放到了边上。让大家看看她到底考的怎么样。这个时候老师的儿子急忙奔过来:爹,不好了!潘阿姨往苏州河跑去了!到底出了什么事了?老师让他的儿子快去把她追回来,说我和刘校长马上就到,孩子就一溜烟的追过去了。潘玉良看榜之后心里确实郁闷,但她不会投河的,她也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了,只是在苏州河边上走了几个来回,看夕阳西下的苏州河。孩子过去说,潘阿姨,你录取了!她说你不要安慰我了孩子,我不会跳下去的。孩子说,阿姨是真的!父亲也来了,刘校长也来了!大家都围着她,结果老师说,你是录取了。她说你也不要安慰我了。老师说是的,我把刘校长也带过来了。刘海粟说,你的确录取了,结果潘玉良向刘海粟鞠了三个躬,让他把自己的名字去掉,说:刘校长,你的心我领了,但我也知道上海美专现在正在风口浪尖,如果我再加入到这个学校来,会给你添好多好多的麻烦,我就不去了。刘海粟也很感动,但是他必须录取她。

潘玉良进了上海美专之后也不负重望,以很好的成绩完成了学业,还申请到了欧洲留学的奖学金。留学回来之后,刘海粟亲自去接她,聘请她成为上海美专优化系主任。遗憾的是,刘海粟去欧游的时候,潘玉良和学校的老师之间发生了一些口角,离开了上海美专,后来定居法国,刘海粟先生晚年的时候本来要去她的坟上看看爱徒,很多人都劝刘海粟不要去看了,然后刘海粟先生就在大雨中登上了埃菲尔铁塔,说玉良,我来看你了!这时候刘海粟已经92岁了。上海美专有好多的故事,形成了海派文化的宝贵财富。

一个学校好与不好在于培养了多少人才,而不在于造了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大的场地、有多高的高楼。上海美专在40年里培养了3000多个学生,吴印咸19年的时候考入的、沙飞是36年的时候考入上海美专的,上海美专不仅培养绘画人才,也培养了很多艺术人才,又如演员赵丹也是这里毕业的。上海美专还有音乐系,培养出的音乐家个个名字都如雷贯耳。因为刘海粟的魅力,他的办学理念才能聚集起这一大批名师,这一批优秀的学生。

微信图片_20180623162324.jpg


编辑制作:吴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