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文艺联动,激发长三角区域整体创新能级
2018-11-21 06:25:12 作者:范昕

2.jpg

新近“上海出品”的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在嘉兴大剧院彩排合成并试演亮相,近400名当地观众有幸先睹为快,好评连连

沪苏浙皖的美术馆打开馆门,共同促成“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登陆中华艺术宫,让更多藏品惠及长三角百姓。

上海大剧院上演的原创中篇评弹《蒋月泉》,星光熠熠的阵容中既有盛小云、张建珍等苏州评弹名家,也有秦建国、高博文等上海评弹团的生力军。

新近“上海出品”的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竟然是在嘉兴大剧院彩排合成并试演亮相的,近400名当地观众有幸先睹为快,好评连连。

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众多展演项目中,长三角的文艺联动越来越令人瞩目。期间,长三角区域文化合作论坛亦首次举办,寻求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文化深度共通共融的实践路径。而这些,仅仅是近年来长三角以文化为媒、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杭州国际工艺周,与上海朵云轩集团合作,引入大型特展“江南百工”,集结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上,“东流潮音”长三角艺术联盟联展项目“现身”;本月末上海还将迎来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探索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多的实例指向一个事实:今天,长三角不仅是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也已成为全国文化最为繁荣、合作最为紧密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文艺联动,最终将带来创新灵感的集聚、创新引擎的提升。这也才可谓发挥了联动的最大效应。”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荣跃明告诉记者。

有业内专家指出,在此过程中,已成上海重要文化品牌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大有可为,有望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长三角地区合作的共赢、优势的互补,为长三角文化产业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贡献更为积极的条件。

31075529ph0t.jpg

沪苏浙皖的美术馆合力举办“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摄影:蔡晴)

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展演,长三角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

日渐快捷、便利的交通网络催生了长三角的“同城效应”。到上海来看国际一流的展演,长三角文艺爱好者们的“福利”早已不止于此。七年前,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向长三角辐射,率先在无锡开出分会场,2015年和2017年又将分会场进一步拓展至宁波、合肥。

展演周期从七天到一个半月,地域从无锡市本市到下辖的江阴市,节目数量从7台到36台,其中高水准演出比例明显增加,这是艺术节无锡分会场创办七年间划出的艺文氛围上扬曲线。而在今年行至第二个年头的合肥分会场,也已云集14台国内外精品艺术节目,英国BBC音乐会管弦乐团音乐会、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的舞剧《堂·吉诃德》、西班牙国宝级舞蹈家玛利亚·佩姬领衔的舞剧《我,卡门》都赫然在列。艺术节渗透至长三角,带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质剧目,也带来文化惠民、艺术普及的颇多经验。

“近年来我们在引进海外节目时,已经有意识地考虑到周边城市的巡演。有了长三角的联动,对接名家名团将变得更加顺畅,不少原先意想不到的事情现在都能合力办成了。”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演部主任阮杰告诉记者。他举例即将带来本届艺术节闭幕演出的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全团七八十人,请到中国很不容易。这次艺术节给古芭一下子安排了四五场演出,演出地除了上海,还有无锡、合肥,让对方十分兴奋。

201851313njb.jpg

近日迎来首演的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创作思路的打开得益于两年前一个冬日歌剧院院长许忠到南京对编剧姚远的探访,剧目的彩排合成则是在昆山保利大剧院进行的

文艺资源共享带来的原创力提升将成区域一体化内生动力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于长三角的辐射,在于优质文艺资源的输出、共享,更在于助力长三角文化艺术的协同发展。

对此,长三角多个城市都深有感触。郑家余坦言:“借由艺术节搭建的平台,本土优秀剧目与海外精品剧目同台竞技、展演,实际上是互相学习、交流的难得机会。通过观摩、比较,我们合肥的院团对于精品的标杆一目了然。”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陆惠玲则特别提到无锡近日送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展演的首部原创歌剧《二泉》,“几年前,无锡人连欣赏歌剧都困难,更别提创排歌剧了。今年这部《二泉》在无锡当地演出时,场场爆满。这些都与艺术节无锡分会场设立以来的艺术普及息息相关。最开始听交响音乐会,大家听得打瞌睡,更不知道该在哪里鼓掌。这些年我们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推介一些剧目种类,第一二年以交响乐为主,后来推介话剧、音乐剧等等,七年下来,观众对各种类别的剧目有了一个普遍的认识。”有学者指出,文化土壤的培育,文化眼界的拓宽,对于本土的创新大有促进。

20184247hm5d.jpg

无锡近日将首部原创歌剧《二泉》送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个国际化舞台上展演

合肥正在创排的七幕庐剧现代戏《红颜》,请来上海的喻荣军担任编剧,灯光、舞美方面也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助一把力;近日亮相上海的苏剧《国鼎魂》,不仅讲的故事与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克鼎有关,主创人员名单上也出现了不少上海的文艺人;刚刚迎来首演的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创作思路的打开得益于两年前一个冬日歌剧院院长许忠到南京对编剧姚远的探访,剧目的彩排合成则是在昆山保利大剧院进行的……最近几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长三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艺创作,已经渗透进每一个环节,由此带来更多的灵感互鉴、创意升级。

长三角地区自古深受江南文化的浸润,地域相近、血缘相亲、文脉相连。清末以来蓬勃于上海的海上画派,就曾是长三角文化共同结出的硕果——当时,各地画界名家云集沪上,赵之谦、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而查看他们的籍贯,或是浙江,或是江苏,或是安徽;在上海,他们延续了各地的艺术传统,并互为影响融合,走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起点。历史的一脉相承,注定了当下沪苏浙皖能够集思广益、分享经验,找到更多创新发展的突破口。最终,文化上日渐响亮的集体发声,将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奠定内生动力。

作者:范昕

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还可以输入300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