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上海马路激荡了岁月并焕发着新生
2018-12-17 06:07:20 作者:黄启哲

捕获.JPG

不到1.5公里长的武康路上,几乎每一幢建筑都有着悠远的历史。图为武康大楼。图/视觉中国

上海城市街貌变化见证改革开放 40 年系列报道②

见证了三种文化汇聚的光辉历史,也将成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通途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养下

上海马路激荡了岁月并焕发着新生

细数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润养下的上海马路,人们发现,上海的马路又何止一种文化底色。三种文化的汇聚交融,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徜徉其中,历史与今天在回望与远眺中,你就是我,我也是你。改革开放40年,也是历史文脉不断得到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40年。我们,继往开来

上海,因改革而兴,因开放而盛。在改革开放40年经济飞速发展的征途中,上海没有遗落、淡忘那些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印痕。正如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所说:“马路虽不过是车水马龙、市声烟火勾串起的城市的外在筋脉,但其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背后,从来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一条条上海马路上,那些改变中国的伟大历史瞬间被一一铭记,那些文学艺术的重要人物作品被悉心镌刻。一个路名就是几番风云变幻,一个门牌号串起一长串名家大师。

万国建筑与石库里弄修旧如旧,时光如同凝驻——马路没变,城市的历史文脉就有根基。可走进其中,建筑与地标所承载的古老艺术满园春色,百年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生,文创与非遗协奏着新时代的活力篇章——马路在变,城市的发展创新就可传承。

红色记忆在一条条马路被反复重温。不起眼的石库门弄堂曾酝酿起复兴中国的风云,作为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兴业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与梦想的起点。历经坎坷与磨难,1927年,中央机关杂志《布尔塞维克》从愚园路秘密发往全国各地。而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坚守的“八百壮士”,书写抗日战争的悲壮一笔。直通苏州河北岸这段马路,以“晋元”之名纪念不愿屈服的英烈忠魂。

海派精神在一条条马路留存并续写。邬达克操刀设计的武康大楼,花园洋房集聚的思南公馆,汇聚万国风格的历史建筑与所在的马路同名——前者让百年影史的许多艺术家筑巢,而后者则以思南读书会见证着当代文学的思想激荡。海纳百川,不仅是指多元的建筑风格,更因身处其中的人,在开放包容的海派精神下,不断攀登中国文学艺术的高峰。走在上海的马路,同样可见的是顺应时代的新风景:泰康路上的田子坊,圆明园路上的外滩源,马当路藏身的新天地,虹镇老街的月亮湾,都让有故事的街区华丽转身成为文艺青年热衷的时尚地标。

江南韵致在一条条马路正古曲新弹。梧桐掩映的老洋房仍回响着吴侬软语与丝竹管弦,与改革开放“同岁”的上海昆剧团从绍兴路9号把汤翁的《临川四梦》带向世界各地;新华路上的上海民族乐团已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命题翩飞在轻盈的民乐旋律之中;南翔老街上的小笼包,带动着蓝布扎染、徐行草编、嘉定竹刻一系列非遗在街巷活色生香,食客们流连的何止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传承技艺以14道折褶捏出的江南风情。

细数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润养下的上海马路,人们发现,上海的马路又何止一种文化底色。三种文化的汇聚交融,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徜徉其中,历史与今天在回望与远眺中,你就是我,我也是你。改革开放40年,也是历史文脉不断得到保护传承发扬光大的40年。我们,继往开来。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