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艺考生,“你为何而来”是一道必答题 | |
2019-02-16 06:07:35 作者:童薇菁 |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类本科招生考试昨天上午举行。图为在雨中候考的考生。
229∶1、193∶1,中戏、上戏表演专业招生考试报名录取比例再创新高
艺考生,“你为何而来”是一道必答题
春节假期刚过,表演类本科招生考试已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大幕。这几天,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率先开考,昨天上午8时记者在上戏门口看见不少拖着行李箱,戴着厚厚围巾的考生,他们有的在背台词、压腿做着准备工作,有的则自拍或聊天“降压”。一旁是不少面露焦急神色的考生家长。
今年艺考持续升温,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报名录取比例高达229∶1,相关考生比去年增加4500余人。上戏表演专业的报名录取比例也从去年的126∶1增长到今年的193∶1,7727人将争夺40个招生名额。
记者发现,不少考生报考不止一所艺术院校,参加完北京、上海的考试之后,还去南京等地“赶考”,还有考生通过选择相对冷门的专业“绕道”进入娱乐圈。针对这一现象,业内人士提醒,别将艺考当做一场人生选择的赌博,成才之路必须脚踏实地,艺考不是获得文凭的捷径,冷专业更不是进军娱乐圈的跳板。
艺考生“赶考”忙,文化课这一关必须过
湖北考生张紫萱告诉记者,除了上戏之外,自己还报考了中戏、北电等多所艺术类院校。杭州考生欣越赴上戏参考之前,已在南京艺术学院等多所院校完成了初试、复试,体育生“出身”的她,为了这次艺考,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请专业老师进行培训。考生秦瑶彬倩更直言,自己从北京来上海的飞机上还遇到了不少艺考生。
为提高中标率,不少考生和家长采取“全面撒网”的报考策略,一路报名一路赶考。不可否认,四处奔波的考生中,绝大多数怀揣着艺术理想,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也正是流动艺考大军无形间推高了艺考的竞争激烈程度,为艺考培训机构的存在提供了生存土壤。有考生在进考场前平静地对记者说“很可能有一半人会失望”,也有人说“感觉几万元的培训效果也不是很大”。
如此艺考为哪般?有考生直言不讳,参加艺考的目的就是想要念大学,因为艺考感觉上“比较简单”。还有人将舞台美术、木偶表演等一些相对冷门的专业当作“跳板”,使之成为获取大学本科文凭或是进入影视圈一圆明星梦的捷径。今年上戏舞台美术专业相比去年报考人数翻了三倍,招录比例接近50∶1。另一“冷专业”——只招18人的木偶表演专业,去年有1380多人报考,今年该专业的报考人数已超过2000人。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认为,艺考不是所谓高考洼地,艺术专业选拔必须有“规格”,要让更多综合素养高的学生进入艺术培养的序列。近年来,不少艺术院校要求表演专业的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要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本科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这意味着即便考生专业课再优秀,文化课这一关也必须过。而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文化课考试要求还将逐年提高,可以看出艺考不再是一条升学的捷径,艺术培养的资源正在向真正需要的人倾斜。
学做明星之前,先得静下心学会做人
在泛娱乐的商业浪潮下,不少艺术院校的老师也提醒考生,极度商品化的演员不是好演员。面对娱乐圈的种种诱惑,学会做人、做学问比学会演戏当明星更重要。
一些表演系考生尚在培训机构或还未正式走进校园,就按捺不住与经纪公司签约接戏、拍摄广告、接商业活动,按资方的要求频繁整容……面对这些急不可耐之举,作为演艺人才培养的“第一关”,不少招生院校近年来反复强调:颜值并不是入学的通行证,艺术专业也不是一夜成名、迅速敛财的培训班。近年来一系列标准和措施相继出台,比如考场上当场发卸妆水让考生“洗净铅华”,或者给整容者当场打“零分”等,就是为了杜绝行业内的某些不良风气和浮躁心态影响校园的纯净。
“演员之美不在于皮相,而在于情操,在于德行,在于心灵。”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胡敏为心中的理想学生画像,“考生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感和纯粹心是学校最为看重的。”“你为何而来”成为这届考生在考试中必须回答且自省的问题。
今年上戏表演系本科招生大大简化了初试环节,但在复试、三试提升了难度,增加了考官与学生面对面交谈的时间,考察重点也不在于技巧和能力,而是捕捉学生对表演真实的想法和态度。
>>>记者手记
用什么抵御泛娱乐带来的逐利诱惑
“考生对表演艺术的敬畏感和纯粹心是学校最为看重的。”采访中,为何而来这道自省的必回题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抵御泛娱乐带来的诱惑是艺考生跨进艺术院校前的“准第一课”。
今天走进艺考考场的00后是伴随着“造星”工业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浸润在消费娱乐的氛围中,面对不同价值取向的选择和冲突。这些演艺圈未来的主力,将以怎样的职业面貌和价值操守走上舞台,进而走进他们的观众心中,是艺术教育、演艺圈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关乎社会的健康。一段时间以来,娱乐圈负面新闻,让更多人意识到“德艺双馨”不能仅仅是一种追求,“艺德”是娱乐圈中不少人需要恶补的一课。
道德责任以自觉自愿地承担为最高境界,这是康德的名言。之所以强调艺德建设,一方面是因为艺考生在可以被塑造和引领的年纪,需要更多正面的鼓励和规则意识的培育,更是因为在法律和合同的外在约束以外,内化品德是更有效的自制力,是在泛娱乐带来的逐利诱惑面前做出正确选择的强大力量。
作者:本报记者 童薇菁
摄影:张挺
制图:冯晓瑜
编辑:叶松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