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浦江边,感受他笔下鸟飞鱼翔、天空海阔的欢喜、宁静与博大
2019-06-16 17:41:31 作者:胡建君

微信图片_20190616164633.jpg

近日,“成何体统——何曦作品展”亮相浦江东岸的C+Collection艺术空间。

展览共展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创研室主任何曦的34张绘画作品、18张摄影。其中为展览空间量身定制的新作——极乐鸟之“风生水起”,尺寸达6X4.88米,是何曦最大的一件创作作品,画于艺术家丁乙提供的巨幅瓦楞纸上,悬挂于展厅最为醒目的位置。在磅礴大气、满壁风动之中,呈现鸟飞鱼翔、天空海阔的欢喜、宁静与博大。

微信图片_20190616164823.jpg

《海洋世界之一帆风顺》

何曦一直都是永不安分、无法归类的探险者。通过画笔,不善言辞的他找到一个自我呈现的具体路径:借花鸟表达对现实与世界的关注。对于何曦的水墨画,卢甫圣先生曾这样评价:“何曦用带有象征性的形式语言重新解构了传统图式的符号系统,从而容纳并展开其对于与传统有关的文化命题。”

微信图片_20190616164758.jpg

《陌生》

在何曦的绘画表达方式中,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形式的娴熟运用。2005年,他开始引入玻璃这个媒介,玻璃通透却有形,透光而不透风,似乎有着某种禅意。2008年,何曦来到法国拉德芳斯的新凯旋门,他注意到台阶上有玻璃做的层层阻隔,可能出于挡风的需要。这些玻璃幕墙高而空,很有形式感。他心有戚戚,回来便把这种纵横序列的玻璃意象用到了作品中。2009年,他以玻璃为意象的作品《陌生》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银奖,当年金奖空缺。在画面中,那只独孤求败的乌鸦,在密不透风的层叠玻璃的上空,顾影彷徨,耐人寻味。

微信图片_20190616155910.jpg

《谁在那里歌唱(二)》

尤为重要的是,何曦每一次的主题性创作都与众不同,他能巧妙体现宏大叙事、艺术表达与哲学思考的融洽,从寻常处寻绎不寻常的寓意,将惯常的题材作出意味深长的表达。

微信图片_20190616164804.jpg

《1937,我的家》

比如他2005年的作品《1937,我的家》,是为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而作的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画面呈现四两拨千金的巧妙效果。何曦认为战争与和平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两个词,相反相成,就像乌鸦的意象一般。对中国传统来说乌鸦是不祥的,而在日本乌鸦却被视作神鸟。他用乌鸦来象征日寇,而被肢解的桌椅则象征破碎的家园。鸟的羽毛处理成虚化效果,呈现出一种飞翔的动态。整体画面造成一种奇怪而荒诞的视觉张力,让人想起希区柯克的电影,还有深濑昌久的独孤之鸦的影像,也让整个作品有一种神秘主义式的隐喻,一切躁动不安都会消逝于无形,唯有孤独者得永恒。

微信图片_20190616173730.jpg

《岸边的水族馆》

在何曦的隐喻系统中,他勇往直前,基于传统又跳脱传统。他认为迹有巧拙,艺无古今,甚至在他的笔墨世界中,山水、人物、花鸟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他试图用最传统的笔墨传达最当下的感受,传达悲悯与希望,拘囿与释放,秩序与无常。即便是命题创作也显得取象绝妙、内涵丰厚而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与思考。

作者:胡建君,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