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跑赢了流量?长线产品成游戏产业主力
2019-07-07 06:31:11

搜狗截图19年07月07日0628_7.jpg

图源:中新网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CCG EXPO)6日开启CCG MAX专场,数十款独立游戏作品集中展示。什么样的游戏能够跑赢流量,是本届CCG EXPO现场被广为讨论的话题。业界的一个共识是:中国游戏产业进入更趋理性的平稳增长期,在流量竞争的“下半场”,长线产品成为主力,想赚一波就走的买卖已经没那么好做,通过精细化的制作运营拓展游戏生命周期才是正解。

更成熟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产品生命周期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前不久发布的《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收入达到2144.4亿元,长线产品已经成为游戏收入的主要支撑。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游戏产业进入平稳增长阶段,消费日趋理性,很难再单纯凭借流量优势一夜之间诞生新的现象级产品。业内人士称“流量进入下半场”。“每天两万元就能把产品‘刷’进流量榜前十、手上有一个大IP就坐等用户撒钱的情况,一去不返。”盛趣游戏副总裁谭雁峰分析,一个玩家更为成熟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

如何跑赢下半场?三七互娱投资副总裁林均全提到的“马拉松精神”一词,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共鸣。“不断在擅长的品类深耕,就好像跑马拉松,一个游戏才能成为精品,获得生命力,最终成就现象级品牌。”事实上,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逐渐替代瞬间的流量、营收,成为游戏公司衡量产品运营成功与否的标准。2010年投入游戏开发的点点互动近年发布的游戏,流水总能在中国排行榜中排入前三名。点点互动首席营销官吴庆说,拉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正是公司成功的秘诀,“一款游戏必须成功运营65个月以上,才算及格”。

有业内人士用“精致、精确、精细”来描绘当下游戏产品的运营思路。首先,产品本身要足够精致,要通过精确的目标人群定位,在题材、玩法乃至后期维护上,贴合受众的心理需求。此外,在运营上更要做到“精细化”,将市场运营的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

对于这一点,前不久围绕游戏《辐射避难所》展开的一系列运营操作就很有代表性。为了让这款游戏更好地拿下中国市场,游戏公司特地围绕游戏中主人公“辐射小子”,做了一组“中国行”宣传物料。物料中每一个地区的宣传主题,选择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都是通过大量前期调研总结而来的。在开测前一周,游戏公司还专门更新了客户端资料。原来,大约十天前,运营方在做广告测试的时候,发现有一批图片的下载转换率特别高,这才下定决心,在开测前进行大张旗鼓的渠道更新。

续航动力来自更精细的管理,蓝海藏在不断拓展的细分市场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为游戏“续航”,必须把内容生产、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游戏行业的“蓝海”藏在不断开拓的细分市场之中。

业内人士分析,对成长于网络时代的玩家来说,游戏展现出的审美特质与文化态度更为重要。这样的市场心理诉求,为注重个性的独立游戏提供了机遇。去年《太吾绘卷》便开了一个好头:这款由三人研发、几乎没有宣传的游戏,发售一个月后,便凭借极具个性的玩法,产生80万销量。游戏精心打造了一个武侠世界,并且构建起一套巧妙的“参数系统”:攻防双方的力度和应变,精妙程度和拆招方法等都被一一展现;习武之人的悟性、随年龄增长带来的体力降低,经验增强等特质也被人设考虑。武侠概念的高质植入,让《太吾绘卷》分外生动特别。

同样,在运营平台上的精准投放和用户体验的创新,也能让游戏跑赢注意力转移周期。跳出游戏本身,就有机会创造更多可能。比如,韩国游戏《BTS WORLD》与本土当红青年偶像团体对接,让玩家化身操盘手“经纪人”,对成员进行培养。组合现实中的MV、歌曲作品,也密集出现在游戏中,打破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虽然职业扮演游戏并不新鲜,但是针对粉丝推出的游戏,不仅投放十分精准,而且很容易制造真实生活的代入感,形成高度的用户黏性。

作者:张祯希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