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落幕,书香仍在绵延!“大出版”产业助推阅读新浪潮,大书展平台尽显溢出效应
2019-08-20 21:24:45 作者:许旸

45.PNG

“希望书香陪伴他的一生,成为他快乐的源泉!”得知自己读初三的儿子高林泽成为2019上海书展荣誉读者,当医生的妈妈吴敏仙难掩激动之情,赶在闭幕9点闭馆前,母子俩抢购了今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牵风记》,“书很吃香,都卖光了,好不容易才抢到一本!”流光溢彩的上海展览中心,在一排排“小橘子”志愿者和组织者的列队欢送下,读者们依依不舍告别,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落下帷幕。

书香约定仍在绵延,经过16年精心打造,进入缤纷花季的上海书展的溢出效应已然显现。上海书展的大客流、多首发、高销售、名人效应,不仅成为出版业内年度新品的发布地、文化人士的集聚场所,更推动着周边餐饮、旅游、交通等相关行业跟着上海书展的步伐共同转型提升。

微信图片_20190820200956.jpg

这一令人欣喜的转型,直观体现在一连串数字上——今年全国500余家出版单位的16万种图书参展、创新高的1273场活动、首次增设全国50个分会场,七天七夜下来,全场图书品种、销售额和阅读活动量均较往年有明显增长,彰显了“首发机制”的平台引领效应;而在数字之外,四溢的书香正以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方式拂过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遍布全市的实体书店、图书馆、社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空间纳入书展100个分会场体系,书香还跨过山丘与河流,向长三角乃至国内外蔓延。面对新时代、新技术、新的产业融合趋势,上海书展释放出新信号:书仍是出版最核心的内容,而围绕“书”展开的“大出版产业”将成为整个文化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为文化产业乃至跨界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母本。

作为“大出版产业”释放书香立体魅力的醒目平台,“上海书展”将自己逐步打磨成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IP,在不断提升书展标识度、优化一系列服务的同时,人们期待书展为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做出更大贡献。

引领品质阅读,为城市文化高塔筑基聚魂

45.PNG

夜幕中的主会场中央大厅,灯火通明,每年书展闭幕的压轴节目“相约星期二”诵读会上,读者被诵读家的动情演绎吸引,不断聚拢成一圈圈的磁场。获“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的《战上海》、《浦东史诗》《满江红》《你是天空最亮的星》《我的南方和北方》中的华彩片段,接力回荡在耳边,停顿的间隙被全场热烈掌声填满。

这些饱受好评的作品,映照着今年上海书展“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的主题,成为当下主题出版的一个缩影。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书展集中展示展销一大批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新中国建立70年来伟大实践和成就的精品力作,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和践行载体,也是弘扬主流价值、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平台。

记录新时代、礼赞新中国的主题精品图书在上海书展强势集结,并透过主题展、特色展销馆、推荐书单与阅读活动等多平台展示、多渠道推介,营造出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书香氛围。

554.PNG

今天下午,“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方案与中国贡献”主题论坛上,上海学者储琰携新作《马缨花下的扶贫记忆——从脱贫到振兴的红土地群像》亮相,他分享了两年来在云南昆明市寻甸县一线扶贫的细节,有读者一口气买了两三本,“自己看,也送给刚去云南当地旅游的爸妈看。”书中以扶贫干部经历展现国家命运共同体助力脱贫的众志成城,以社会学者的视角展开真实的田野调查,集合了脱贫攻坚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口述故事的方式通俗可读。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透露,从这本书出发,“大国攻坚·反贫困社会工作丛书”正在筹备中,预计2020年出版,含4大系列23种图书。

在各大展馆的C位书架上,一批主题出版图书相当抢手,短时间内就销售一空,“这也证明,讲好了中国故事,主题出版读物也能成为现象级畅销书,并掀起‘刷屏’级的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说,《战上海》目前推出了有声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也首次亮相。

上海书展,并不是单纯地汇集书,天南海北的出版人有个共识:上海书展有热度、有温度、有态度,如同巨大的阅读能量场,坚守品质底色,是培根铸魂的阅读文化建设者、服务者和引领者,有着为这座城市文化高塔筑基聚魂的自觉。

刷新阅读定义:多感官沉浸式体验赋能书业

上海书展的定义不断被刷新扩容,跳出了传统印象中一摞摞码堆的概念,如今书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嫁接艺术展览、开发文创衍生品,读者发现,逛上海书展越来越好玩,是多感官沉浸式的阅读互动体验。书展为心灵和思想提供了可视化的殿堂,在这里,阅读,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书香,是一种凝聚思想的氛围,满足读者对阅读多样性的审美需求。

书除了看,也能听,还能变成传统戏曲文化传播的舞台。但闻一声“大圣来也!”的长啸,严庆谷在众猴孙的簇拥下闪亮登场,并从耳朵里神奇“变”出了如意金箍棒,引起台下一阵惊呼与掌声,这样戏剧性的开场引得台下观众一片叫好。

undefined

《大圣来也——郑派悟空戏写真集》由京剧演员、郑(法祥)派悟空戏第三代传人严庆谷撰写,青年摄影师虞凯伊拍摄,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感慨:“上海京剧院长期以来注重传承与传播,我们尝试以多元的方式推广海派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821094527.jpg

“侧耳有诗”系列第二本诗集《冬天的树和春天的树》发布,也是对于诗歌“声音表达”的一种探索。多名主播接力朗诵经典诗句,书中收录的每首诗后还附上对应音频的二维码,阅读与聆听同步进行,文字的意境和声音的魅力同时传递。

面对新技术、新产业,上海书展也努力构建跨界交融的新格局。不少有关文学与阅读的艺术大展密集启幕,如“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览,展出雨果作品逾200件,包括手稿、绘画、雕塑等;插画大展《纸上中洲》,则让中国读者饱览《指环王》中的奇美风光;上海译文出版社《夏洛的网》《挪威的森林》《聊天记录》主打书为概念的艺术装置吸引了市民参与。

undefined

undefined

书展期间,作家赵丽宏新作《疼痛·中英文手稿本》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首发,静安区图书馆艺术分馆宣告成立,如是打通了图书馆与美术馆两个机构的文献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空间开放性、体验性和舒适性,打造集阅览、学习、观展、研究于一体的的多功能空间。静安读书周同步举行,静安图书馆艺术分馆也成了书香地图上的重要地标,文学与艺术的跨界融入了读者的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820212931.jpg

辐射品牌效应:主会场与小而美空间彼此呼应、互相成就

上海遍布全市的100个分会场,50个外地分会场,创下历届上海书展分会场新高,这些分会场的数字在明年将会继续攀升,明年主会场分会场的活动将进行直播。光是今年的分会场,就彰显出各具特色的影响力。比如,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仅一周参观人数就达约2.63万,日均3300人次,成功晋身网红人气店。沪上首家“中版书房”在长宁区开业,以中版精品图书为主要销售产品,同时提供文创、阅读分享活动、亲子互动等文化服务。

45.PNG

书香约定,也是老友聚会。《八八沈公》分享会前后,沈昌文、陈子善、周立民、俞晓群等多年好友在上海聊天,还为沈公开起米寿生日派对。书中,他是武侠小说里“深蕴内敛的中年练家子”,是无法复制的“思想的邮差”,他用宁波话畅谈“食经”,随身携带装有50页“著译者”和“关系户”的 PDA。当然,也少不了他对书的“痴爱”,和自成一派的“出版经”及处世之道。但在老友们眼中,他是智者,是仁者,也是狂狷者,更是常背着双肩包的独一无二的沈公。

对很多出版人和作者来说,上海书展不光是发布一本新书的时刻,也是酝酿一本新书的好时机——约作者、聊选题,确认下进度,不经意间,一些还未成形但有待落地的创意如同蒲公英种子般飞行在书展上空,这让人们更加期待来年的生根开花。

在会展经济中,有个著名的1:9杠杆效应——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那么住宿、餐饮、运输、通讯、旅游、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9。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溢出效应,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会展行业1比9的经济收益效应,包括读者花费10元门票进入上海书展现场、带走约140元的图书或文创产品的消费统计,更体现在会展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企业品牌的树立与传播、文化理念的渗透与扩散、城市之间的互动与发展等诸多领域。

微信图片_20190820210600.jpg

同时,相比集中式呈现的书展,书店及购物中心的空间更大,可延展性更强,是承接上海书展“溢出效应”的优质“容器”。如何发挥书展、书店与商场的联动效应,激发文化消费动力,让购物中心成为城市阅读空间的一部分?如何进一步扩大上海书展的溢出效应,不断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和影响力,把上海书展的精彩进一步辐射到全市乃至全国?正成为书展组织者在思考的命题。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感慨:“上海人爱读书”,确实不是一句溢美之词,而是真实的写照。这与上海书展16年对这座城市阅读的引领一定有或隐或显的关联,让上海书展的影响和辐射远远超出这个8月的一周,阅读日常化、常态化,正在被证实。上海书展正和城市中各种小型阅读场域彼此呼应、互相成就,让阅读真正浸润了整座都市。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