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人》《济公》将登国庆荧屏,幕后的他们揭秘当年创作故事
2019-09-21 23:39:11 作者:王彦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800_副本.jpg

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沪产电视剧”曾是“高峰”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以《上海一家人》等为代表的一批沪产电视剧,不仅成为观众心头长久的经典之作,也为今天的国产剧创作者留下镜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和SMG上海电视剧频道,共同举办“沪产优秀电视剧回顾展”,将高清化格式转换的经典剧目回馈观众。

10月1日至10月6日,上海电视剧频道假日剧场将播出《上海一家人》和《济公》。

日前,《上海一家人》的编剧黄允、导演李莉、《上海一家人》《济公》统筹策划黄海芹、《济公》导演张戈、《上海一家人》主演吴冕,和媒体分享了两部作品的幕后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751_副本.jpg

▲剧本策划黄海芹

作为剧本策划,黄海芹透露,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创作方兴未艾,电视台能播的片带少。为了改变“等米下锅”的状态,台里成立了电视艺术协会,和作家们不定时活动,找素材。

“第一次发了请帖,邀请作家们参加活动。当时怕他们不来,心里忐忑,策划部全体人员列队等候,没想到全来了。”后来,作家们有什么想法都会与电视艺术协会沟通,后者提前介入孵化,从“等米下锅”到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渐渐涌现出一批观众喜爱的作品。

其中,《济公》获得大众电视金鹰奖,法国巴黎首届华语影视片“雄狮奖”。《上海一家人》获飞天奖、金鹰奖、上海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美国优秀华语节目奖等。

p2230614022.jpg

▲《上海一家人》剧照

1991年, 《上海一家人》播出时万人空巷,之后各家电视台多次重播,各类大奖一一揽入,甚至剧本的手稿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成为记录时代的文献。

出人意料的是,将上海女性刻画得入木三分的编剧黄允并非上海人。时隔近30年,黄允回忆当时的创作心得,“我去闸北、南市几个区生活了一年。”她坦言,自己是个事业型女性,之前无法理解家庭妇女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但在市井生活中,她和弄堂里穿梭的女性们一起拣菜、一道洗衣服,“在那些体验生活的日子里,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家庭妇女身上有弱点,比如斤斤计较,哪怕是为了一块肥皂;她们身上也有优点,一家有事,百家帮忙。”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824_副本.jpg

▲编剧黄允

当年,《上海一家人》播出时,黄允自己想看看上海观众反应,就特意走过很多条弄堂,听到家家传出在看《上海一家人》的声音,让她对自己的职业越发有了一份敬畏感,从此更加认真敬畏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每一部戏都要下生活,因为我的戏都是讲百姓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807_副本.jpg

▲导演李莉

导演李莉笑称自己很“疙瘩”。她做导演,演员必须试戏。《上海一家人》里李羚饰演的若男,当时很多女演员来试镜,吴冕就透露当初自己是冲着若男去的,结果导演让她演金桂花。李莉导演笑道,“不仅是吴冕,北京人艺的演员也来试镜,我也没让演若男。”她认为这是爱护演员的表现,“演员不是有演技就什么角色都能演,还是要看合适。把不合适的角色给她演,是毁了她。选演员是导演的一门功课。观众觉得演员戏不好,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导演的问题。”

▲《济公》剧照

张戈导演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把济公这样一个似痴若狂,但彰善罚恶的人物形象搬上荧屏。当时,《济公》播出后收视率节节攀升,并创出新高。一时间,其主题歌《鞋儿破,帽儿破》传遍大街小巷。在之后的很多年中,电视台几乎每年都会重播,张戈导演说,观众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一直温暖他到现在,让他深深体会到这份工作的责任与价值。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746_副本.jpg

▲导演张戈

《济公》这部剧集,颇具神话色彩,剧中很多情节需要用特效展现,然而当时能用的特效只有以现在眼光来看,非常简陋的抠像。看到如今影视剧中炫目的特效效果,张戈导演对于当年因条件所限最终呈现的效果,难免有点遗憾,但也释然表示,在当时的条件下尽力了。不过因为只能使用“土办法”制造效果,济公的主演游本昌在拍摄时饱受皮肉之苦。

张戈透露,有一场济公假死被验尸的戏份,他一次次被抛起跌落,“我们试过从很低的距离落下,都觉得浑身酸疼。他当时也已经是50多岁的人了,真不容易”。

微信图片_20190921213831_副本.jpg

▲演员吴冕

这么多年一直活跃在荧屏的吴冕感慨当时拍摄《上海一家人》时,每一个演员都是实打实的实力派,合作过程中都很忘我。她有一场爆发戏,拍摄时,合作的陈奇老师拽掉了她的一撮头发,她演完后也是浑身发麻、头发竖立。28年过去了,导演李莉每次见到她,还是会想起这场戏。

如今,黄允、李莉、黄海芹、张戈这些当年的幕后工作者都离开岗位多年,但他们一直在关注着行业的发展,对近年来东方卫视播出的《大江大河》《琅琊榜》等品质剧也是津津乐道。这些老一辈电视剧工作者也衷心希望,中国的电视剧市场未来有更多佳作涌现。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