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逝世,享年92岁
2019-12-05 19:57:47

00WK07JD.jpg

据封面新闻12月5日消息,《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5日16时12分逝世,享年92岁。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019年12月7日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

c8ea15ce36d3d539480761ab3b87e950352ab0a4.jpg

>>>延伸阅读

2003年,文学报曾刊载署名明红的文章《今天的高玉宝》。今日再读,可以从中可以看到他退休后的生活状态。该文有删节。


提起《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相信读者不会陌生。当年,文盲战士高玉宝边打仗边“画书”,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先例——书名、主人公、作者三者同名。

高玉宝1927年4月6日生于辽宁大连瓦房店孙家屯一贫苦农家,1947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他在行军路上学写字,没笔没纸没桌椅,没书没老师更没时间。怎么学?他捡薄石片和碎瓦片,请识字的人用铁钉在上面刻上“红、黄、蓝、天、地、人”等字,在心里默念字的形状、笔画及其字意。后来,高玉宝决定写一本书。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他就画个伸着舌头的吊死鬼代替鬼子;杀人的“杀”字不会写,他先画个人,然后在人脖子上再画一把刀。还有很多字,很难画出字的意思,他就画个圈圈空起来,等向别人问清楚再填到圈圈里。部队南征北战打了许多大胜仗。高玉宝先后荣立六次大功,两次小功。他跟着部队从北方打到南方,一直打到湖南、广西、广东,他一路行军作战,一路艰难地写书。1951年1月28日,他终于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画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的草稿。

1954年,总政破格保送高玉宝到中国人民大学深造。1962年,高玉宝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成为沈阳军区专业作家,师级干部。为了创作,他到部队、工厂、矿山、农村体验生活,获得丰富的生活和写作素材。1988年,61岁的高玉宝从师级创作员岗位上退休。

高玉宝离休后仍然做着两项工作:一是笔耕不辍,为下一代写书;二是走上讲台,做爱国主义宣传员。自上世纪50年代起,高玉宝便频繁地给“红领巾”们作报告,他苦大仇深的故事激励了整整一代人。全国各地许多学校自发成立了“高玉宝小组”、“高玉宝班”、“高玉宝中队”。时光荏苒,他从“高大哥”讲成了“高叔叔”,又从“高叔叔”讲成了“高爷爷”。他成了不辞辛劳的演讲家。

《辽宁日报》某日刊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个卖茶蛋的小女孩,捧着《高玉宝》书掉眼泪,旁边有“我要读书”四个字。高老看到这幅漫画时,差点犯了心绞痛,他红着眼圈当即题诗一首:“看了此画泪满腮,我那童年别再来,无知无识怎建国?当以全心育英才。”于是,他更加不顾年高体弱,一次次去登台演讲。一次,高老应邀去厦门大学作报告,那天晚上,原定只给一个系的两个班学生讲一讲,没想到闻讯赶来的学生竟有几百人,把大教室挤得满满的,连过道都站满了人,主持人只好临时又设了个分会场。有的学生还冒着寒风在窗外听。报告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在厦门的大学里,高老的报告一连作了几天,仍然迟迟走不出校门。这样的报告,他作的不是几场、几十场,而是几千场。

现在是市场经济,有人说高玉宝作报告得了不少实惠,还有的说他“发”了。高老作报告是不少,可是他作报告有个“三不”的规矩——不收酬金,不收礼品,不吃请。他作报告只收3样“礼物”——一条红领巾,一束鲜花,一个聘书。红领巾他签名后送给品学兼优的学生,鲜花转送给勤奋育人的优秀教师,只有聘书他留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联系物。作这么多的报告他非但没“发”,还付出了许多。《高玉宝(续集)》出版时,他得了1.2万元稿费。高老为青少年购买各种书籍1万多册,1.2万元稿费用完不说,还“挪用”了近3万元的家庭积蓄。他到外地学校及偏远贫困地区作报告有时自掏路费;有些外地学生听了报告后常利用假期看望高爷爷,夏天赶上旅游旺季住宿困难,高老夫妇便把学生留在家中住宿,家人们则打地铺睡,邻居们都说,高玉宝家成了孩子们的招待所。

从1988年退休到现在,高老把余热和爱心献给了下一代,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362家单位聘为关工委名誉校长、主任、顾问、政治讲师、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及荣誉市民等,还被不少部队聘为编外指导员、名誉政委。他作革命传统报告4000多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听众达380多万人次。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被全军、全国评为优秀校外辅导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并获得革命传统教育突出贡献奖。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卫中

*图来自《文学报》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