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何醉心慈善?曾给八路军提供一千套防毒面具
2020-01-16 14:34:32 作者:易明

timg.jpg

1947年,杜月笙亲自审定自己的履历表,“职务”一栏上共开列了38个头衔,第三个便是“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可见对这一职务的看重。

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在上海创立至今,已走过百年历史,黑帮大佬竟然是扶贫济困的慈善天王?

杜月笙的慈善生涯始于1922年浙江的特大水灾。在当时举行的募捐游艺大会上,杜月笙当场捐出了300元大洋赈济灾民,意外地高中头奖,在上海一时名声大震。如果说这次捐赠可能只是顺水推舟的人情,那么自从1927年进入工商界后,杜月笙便开始积极参与各方的赈灾工作。

1932年“一·二八”抗战,蔡廷锴血战淞沪。杜月笙和著名报人《申报》总经理史量才等人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杜月笙任副会长,办公地点就设在他开设的赌场里。他在学生界和文艺界组织起战地服务团,又在工商界带头募捐,并在战火中驱车到十九路军军部,送去大量罐头食品和生活用品。

据当时《申报》报道:“该会救济组所开办的7处临时医药所中,其中有4所为杜月笙出资兴建;为救济崇明难民,杜月笙又捐资1000元,占总捐款额的四分之一。”

正因为杜月笙在灾荒赈济和日常慈善工作上的成绩,1934年11月,他被推选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副会长。当时的会长为“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蒋介石担任名誉会长。

随着日军的入侵,杜月笙把慈善重心转向了战时救护。他领导的救护医疗机构,让4万多名抗日受伤军民得到妥善救护。此外,他还应潘汉年的要求,从国外进口了1000套防毒面具,专门送给八路军使用。

杜月笙为何醉心慈善?这一方面与其成长经历分不开,出身贫苦的杜月笙4岁丧母、6岁丧父,在多年的混江湖中养成任侠尚义的性格。

另一方面,杜月笙醉心慈善也不乏政治投资的个人私心他知道自己的“黑帮事业”永远都上不了台面,想改变形象,途径就是慈善。

通过一系列的慈善行为,他顺利地洗刷干净自己,身份也得到了提升。蒋介石、汪精卫都曾题词称颂他,蒋介石的题词是“乐善好施”,汪精卫的题词是“仁民爱物”。


作者:易明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本文摘自《 人民文摘 》2013年第11期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