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岁小学生出版绘本,“抗击”新冠病毒、致敬平凡英雄,于漪老师点赞!
2020-02-15 19:04:42 作者:郭超豪

WechatIMG2411.png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度过了一个特殊的超长春节假期。一时间,口罩和消毒液成了热门“年货”,“家里蹲”成了过年的正确“姿势”,企业的复工日期和学校的开学时间被推迟,而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里,令人揪心和感动的故事更是不断上演。那么在孩子眼中,这个神秘的“新型冠状病毒”又是什么样呢?

近期,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第一本公益抗疫助学绘本《自以为是的下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作者——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黄雪润——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了这场充满勇气、光明和希望的“战役”。在看到绘本后,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不禁为黄雪润小朋友“点赞”,在她看来,“让孩子关注疫情、关注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我最想表达的是,这场战役一定会成功的”

“宅家”的这些天,黄雪润一直在关注和疫情相关的新闻。有一天,她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病毒,你会怎么想?”妈妈回答:“我可不想当病毒。”

“你们大人太没想象力了!”正是这个念头让黄雪润突然想到,不如用文字和绘画,描绘出她想象中的“病毒发展史”!

黄雪润告诉记者,她从5岁开始学习绘画,自己平时也很喜欢写作,因此父母一直很鼓励她进行一些小创作。而学校也十分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在一年级时,她就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服装设计等艺术拓展课。据了解,这本绘本的整个创作过程一共历时十多天,其中一周用于构思故事架构和写作,为此她在父母的协助下,接触了很多新闻和科普资料,“光文稿就改了三四次”;绘画部分则花了五、六天时间完成。

WechatIMG2408.jpeg

WechatIMG2409.jpeg

WechatIMG2410.jpeg

▲黄雪润写的初稿(节选)

最后,黄雪润选择用第一人称视角,将新冠病毒拟人化,并讲述了这场新冠肺炎的产生、传播、危害与防护要点,同时还特地向那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建筑工人和万千平凡英雄致敬。

孩子的目光总是澄澈而天真,因此在黄雪润的绘本中,病毒似乎都没那么可怕,而更像一个“自以为是的捣蛋鬼”。她坦言,其实妈妈也问过她:为什么不把病毒描绘得更真实、更可怕一点?但她希望,当同龄的孩子看到这本绘本时,不会产生恐惧,而是明白“做人做事不能太自以为是”的道理,同时养成不食用野生动物、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当然,这本书最想表达的是,这场战役一定会成功的。”黄雪润这样说。

WechatIMG2412.jpeg

▲黄雪润

“这本书给社会传递了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

据了解,为了保障《自以为是的下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的科学性,曾在电视台作客讲解“武汉疫情防控”情况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沈银忠在去瑞士日内瓦参加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的飞机上,审阅了该绘本的全部内容。

而这本书面世后,也获得了不少上海教育专家的“点赞”。上海市长宁区天一教育集团理事长、天山第一小学校长吕华琼相信,一个孩子的坚定将会带动一群孩子的坚持,保持微笑,眼前便是春暖花开。

WechatIMG2413.jpeg

▲黄雪润平时的画作

上海市少工委主任、上海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认为:“黄雪润小朋友用稚嫩的画笔给社会传递了比黄金还宝贵的信心!” 这也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当下这一特殊时期,坚持推出并加急印刷这本书的原因。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写作学会顾问徐鹄则提到,通过这本绘本,黄雪润小朋友还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启迪: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用儿童独特的视角看问题,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写文章,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才能写出好文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黄雪润小朋友眼中的“新型冠状病毒”:

微信图片_20200215193950.jpg

微信图片_20200215193954.jpg

微信图片_20200215193959.jpg



作者:郭超豪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