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广场舞、开生日趴……方舱里升腾的“人间烟火”告诉我们,一切正慢慢好起来
2020-03-05 11:19:40 作者:麦兜妈

66d2e562-9ee6-4950-b100-94d8ecd830ef.jpg

2月13日中午,疾控派车过来接我,车上还有3个人,都是一起去塔子湖方舱的。

塔子湖方舱即江岸方舱,是由塔子湖体育馆改造的,可以容纳1000人。

整个体育馆被分成了AB两个大区,每个大区又分为了一片片小的隔离段,男女分开。

8e6b59c9-dd4c-454f-ad26-2adfe1d04f68.jpg

我登记完后进去跟着护士来到了我的床位,床上有电热毯,枕头,一床薄被子,一床厚被子。

接着有护士来询问我的基本情况,有什么症状,有没有其他疾病等,然后测量体温和血氧心跳。

每个人都发有牙刷、牙膏、水杯、卷纸、抽纸、香皂、接线板、保温壶、充电器、眼罩耳塞、小台灯、拖鞋、毛巾、盆子。

dd555217-523f-4052-9f56-6c597e98fd43.jpg

方舱每天的伙食都不错,三餐都是由武汉艳阳天酒店提供。

早餐一般是面点鸡蛋牛奶,午晚餐是3荤1素,再外加一碗汤或者一个水果。如果没吃饱,可以再找护士要一份。

在现在资源短缺的武汉,能有这些菜很不错了。

偶尔还发个零食。

ea4e1540-94ed-43c3-9d93-223cfa3c38a7.jpg

按照患者手册上写的收治标准和我这几天的观察来看,目前我这个方舱收治的多数是和我一样的,没有什么症状了,但是核酸是阳性,因为还具有传染性,所以都集中在了方舱里,等待病毒完全清除干净,再解除隔离回家。

我这个区域之前有个大姐一直在高烧,就待了2天就被120转去医院治疗了,还有个婆婆因为一直胸闷,也没2天就转院了,所以方舱的医疗通道是很畅通的。

可能是留在这里的大部分是没有症状活动自如的人,所以大家自发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这里有每天都会练舞的姐姐,动作特别专业和优美;写毛笔字的大叔,沉心静气;织毛衣的大姐;看书的人们……

d6e41d60-6edc-4374-b579-fcce4583da85.jpg

16202d56-f777-4351-a326-6bc886a03f65.jpg

66a87be5-9be4-45bc-afac-3f8720381cf0.jpg

每天大厅都会分时段响起广播,播一些疫情知识宣传和相声小品等节目,然后我发现,只要是放了音乐,叔叔阿姨大哥大姐们就开始跟着节奏摇起来了。

随着方舱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第四天的时候,各个散落在民间的艺人们终于聚集在了一起,组成了一支支舞蹈小方队,咱离胜利大会师的广场Party还会远吗?

17号的中午,在天津医生团队的策划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在方舱这个特殊的环境下,一场生日会隆重举行了,寿星们是全舱2月份生日的朋友。

一个超大尺寸的仟吉蛋糕,另外每个寿星都会再单独发一个8寸蛋糕。

ffb5af84-e478-40ab-a9f6-fdabf6cda7a6.jpg

人是群居动物,人除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精神需求,特别是现在身处武汉疫区的人民和医护工作者。

这次的疫情,这次的方舱模式,对医生,对病人,对医患之间,都是陌生的,未知的。

这次的生日趴就像一次情感的破冰之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医生不再是病友不舒服时才叫的人,病友也不再有让医生担心自己有没有照顾好他们的那种距离感。

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正在融化。

生日会之后,当天晚上,开水区旁发生了一点小状况。由于洗脸池在外面,有些人在开水区这里洗漱,导致地上有很多积水,护士多次劝阻,效果不明显。

而这天晚上,一位热心的大妈,主动接过护士手里的广播喇叭,拖了个凳子过来坐定,一连串气势恢弘的武汉话脱口而出。

“勒里滴开水是接到huo滴,不是洗口用滴,洗口到外面克洗,把个水泼到地哈到处是滴,黑死个人滴,再说一遍,这里不紧泼水,要洗到外头克洗!”

(这里的开水是接着喝的,不是刷牙用的,刷牙去外面刷,把水泼在地上到处都是,吓死人的,再说一遍,这里不准泼水,要洗漱去外面)

比起护士的温柔提示,大妈威力十足。

d08bb99e-89af-44e3-8adb-a0c763a683f1.jpg

生日会的第二天,由舱内的病人担任的志愿者团队也组建起来了。

志愿者们帮助护士给各个区域发放餐食。

护士和每天练舞的姐姐教志愿者们跳舞,等音响到货了,咱的广场舞就要搞起来了,我这个区的婆婆们都跃跃欲试了。

舱内有很多消毒洗手液,护士教志愿者团队七步洗手法,再由志愿者们传播给身边的人。

方舱就像是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社区,让大家都参与到日常的工作中来,让整个舱内的氛围活跃起来,对当下这个时刻的心理调节有很大的意义。

在护士坐着休息的时候,我跟她们聊了一会。

天津一医院一个医生说,她们都是第一次做这种形式的救援,一切都是在慢慢摸索,一边做一边完善这里的一切。还让我收集周围人的意见,对于各个流程环节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询问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娱乐活动,她希望能够把这里变得越来越好。

对了,她就是那个策划生日会的人。

不过医护们普遍都有的反应是,这里年纪大的人说话听得不是太懂。

70121a4e-4cff-42d5-ab22-fab4aa69777d.jpg

一个方舱医院的建成并不是搞几个隔断,摆几张床就成了的,让它运转起来也不是收一些病人,派几个医生过来就完事了的。

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让容纳1000人的医院,从建成到每天有条不紊的运转下去,并且还在不断的慢慢完善,需要的是多方的人力物力的协调支持。

从一开始没有广播,到餐点广播,到平常时段也偶尔放点歌。

从只有基本生活保障设施,到有空气消毒净化器,到开始发放针对疫情的心理辅导书籍。

从只是正常的餐点到开始增加发放零食。

从只有隔离居住功能到开始可以核酸检测再到可以做CT。

从一开始每天只有吃饭睡觉到各种活动越来越丰富。

这一切都在慢慢地越来越好。

1954a818-1674-4085-837c-c9bf76fb29bc.jpg

在这里住了的几天时间里,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来到了这里,每天生活在一起,生活环境也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维护的。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我们隔离在这里只是为了让这次的疫情更快的被消灭,让我们的社会尽早的恢复正常的生产运转。

方舱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在家里方便,但在当下我们只有和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才能更快的打赢这场战役!

不是每个人都要成为英雄,但我们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一份子。

截至发文的时候,才知道塔子湖方舱二楼的病区开放了,从进来到现在一直负责我们区域的天津的医护们都调到二楼去了,大家都非常非常的舍不得。

大家都争相邀请护士们疫情过后到武汉来玩。

一个婆婆说,不要你们钱,全部费用我们包了!

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摘编自“兜爷麻麻不睡觉”微信公众号文章《方舱是啥样?生活如何?全方位多图带你了解塔子湖方舱生活》

作者:麦兜妈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