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天后终于大幕重启,艺术家与观众在东艺“久别”重逢!
2020-05-20 20:38:32 作者:姜方

8.jpg

“我!133天没进过了!我已经想念剧场到把手机铃声换成开场提示音。”几天前,有粉丝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官微后这样留言。距离上一次演出121天后,东艺今晚(20日)再启大幕,举行“浪奔浪涌·艺路向东”公益演出。近300位观众和30多位艺术家难掩重逢的喜悦,在东艺歌剧厅共享久违的现场之美。

7.jpg

为了保证观众进入剧场观演的安全,东艺做了一系列严格的检疫措施。

5.jpg

记者看到,在各演职人员出入口、舞台上场口等处均有穿戴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使用手持测温仪对所有入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查验随申码,校验通过后方可进入。

4.jpg

据介绍,东艺添置了与国际机场相同标准的热成像体温筛查系统,观众在入口处安检的同时,就能完成体温检测,快捷又安全。

6.jpg

而在东艺歌剧厅内,近300位观众戴着口罩间隔入座。只有在贴好“请入座”标签的座位,观众方可落座。

1.jpg

3.jpg

今年1月20日东艺举行了疫情前最后一场演出,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带来金承志第一部合唱套曲《泽雅集》和最新创作的《星河旅馆》等作品。时隔4个月后,为东艺“破冰”演出打头阵的是另一支“彩虹”——上海彩虹室内乐团献上一曲由他们创编的《贝多芬交响曲》。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129.jpg

这首《贝多芬交响曲》长达七分钟,浓缩贝多芬笔下的多个经典乐章并为其注入故事情节,表达了青年音乐人们对疫情的思考和回归舞台的渴望。上海彩虹室内乐团指挥薛源坦言,乐手们在疫情期间最关心的就何时能复工并重登舞台,“作为演奏者,我们格外想念现场独有的音乐温度”。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140.jpg

今晚义演由剧场主舞台、第二现场、云端连线等演艺空间组成,通过多终端即时互动营造直击心灵的跨界舞台。“我们希望传达多元化、年轻化理念,让更多在疫情期间体验线上演出的观众,此刻走进剧场感受现场魅力。”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雷雯说。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219.jpg

演出汇集了当下潮流与年轻力量,涵盖电子音乐、说唱、街舞、新昆曲、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美声等节目。从上海歌舞团的“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选段,到“昆曲王子”张军带来的昆曲新编《水磨新调·新懒画眉》,再到唐汉霄、余超颖、翟李朔天等流行歌手的热情演唱,歌唱家黄英和平安携手演绎的《我爱你中国》等等,艺术家们用各自表演致敬祖国和勇敢战斗的医护工作者们,以及所有热爱生命的平凡人。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257.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312.jpg

微信图片_20200520203306.jpg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在现场演出的尾声,歌唱家黄英和平安携手唱响《我爱你中国》,以饱满状态和深情歌喉向观众传递赤子之心。值得一提的是,黄英从美归国后演艺生涯中的不少“高光”时刻——从“莺歌燕语”到“镜花水月”独唱专场音乐会,都留在了东艺舞台。“在现场,艺术家能真正体会到LIVE(活着)的感觉,观众也能获得最直接的审美体验!”重回剧场演出,让黄英感到既亲切又振奋。

WechatIMG579.jpeg

除了在东艺现场表演的艺术家们,钢琴家李云迪、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和倪大红、小提琴家吕思清与儿子Alex、英国国王歌手合唱团、青年艺术家陈卫平和张浩天(以出场顺序排列)等通过“云端”与观众见面。

WechatIMG580.jpeg

14144641rvuy.jpg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文汇APP在内的多个平台对这场演出进行同步直播。

摄影:叶辰亮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