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词到抗疫研究,沪上这份学术期刊如何迅速回应社会关切
2020-11-30 19:11:45 作者:许旸

微信图片_20201130124036.jpg

“《探索与争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这份刊物有强烈的介入意识,表明刊物一直‘在场’。这种情怀和担当,有学术温度,给读者一种温暖的感觉。”以“时代变革与学术发展”为主题,《探索与争鸣》创刊35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启动仪式在上海市社联举行,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汪涌豪一番话引发在场学者共鸣。他认为,学术刊物的“在场”不是简单回应或盲目跟热点,而是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问题意识,参与时代命题的论证与设计,体现出关切社会的活力。

undefined

创刊于1985年的《探索与争鸣》,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以“学术争鸣”和关注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思想学术期刊。近年来,编辑部深耕思想市场,加强选题策划,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前瞻性、争鸣性、思想性的跨学科办刊思路,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国第三,并进入世界学术影响力Q1区。业内评价,这份刊物的35年历程,也是上海学术期刊界勇立潮头、与时代同行的生动缩影。

“在场”追踪学术前沿,提供智力支持

今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动出击、及早谋划,在全国率先组织“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野下的抗击新型肺炎研究”专题征文,收到来稿1500篇,编辑出版了“抗疫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专刊,影响广泛。

“面对社会热点,期刊加强选题策划,追踪学术前沿,鼓励学术争鸣,推进思想创新,设置了一系列对实践有指导力的理论命题。”《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谈到,近年来,围绕社会风险与公共治理、社会体制建设、养老问题、稳定物价、房产税、社会管理创新、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问题,期刊力争提供广大专家的视角。尤其是针对一些互联网上热议的流行词或热搜,如“佛系”“中年油腻男”“积极废人”等,期刊也利用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展开探讨,解读热词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和大众心理,摆脱了刻板印象中学术期刊的“高冷面孔”。

伟大的时代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命题,亟需上海社科理论界回应和解答。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在会上谈到,作为上海期刊界一张耀眼的学术名片,改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探索与争鸣》以“思想温暖学术、学术关怀现实”为己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追踪前沿热点,回应现实需求,团结凝聚了一大批人文社科工作者,为繁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贡献了一份力量,始终“做时代的捕风者”。未来应继续坚持思想性期刊的理论引导力,提高回应时代关切的现实应对力和传播影响力。

undefined

上海市期刊协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期刊社社长秦钠谈到:上海是中国近代期刊发祥地,作为全国期刊重镇,目前有各类期刊632种,已在全国具有较高地位甚至跻身本学科领域世界顶尖行列。“推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需要在期刊内容、平台建设、融合出版、知识服务、培养人才等下真功夫,汇聚全行业智慧,共谋未来发展,这是上海期刊人的担当和使命。”

培育扶持年轻学人,凝聚思想力量

“一本好杂志是与作者紧密联结的,是有人情味的,奖掖年轻人的。《探索与争鸣》办刊坚守人民本位,我们青年学人愿一起为之努力,把论文写在时代的变革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瞿骏作为青年学人代表如是感慨。

自创刊起就坚持把“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作为办刊使命,《探索与争鸣》尤其注重培育扶持青年学人。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指出,《探索与争鸣》坚持学术的探索、学术的争鸣,在重大选题方面具有引领性、前沿性的同时,推出了青年理论创新征文奖和优秀青年学人支持计划。青年学者是学术创新传承的重要力量,也是社联重点联络和团结的力量之一。2014、2016、2018年组织了三届全国青年理论创新奖征文活动,2020年第四届征文活动正在进行。

第一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分为10场专题讨论,由前三届征文获奖的青年学者自行策划组织,编辑部提供学术支持,以云端会议形式陆续召开。

开幕式上,多位学者、作者代表以及《探索与争鸣》老主编、老编辑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