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点 | 《功勋》:致敬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共和国功勋
2021-04-16 06:19:55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10416_p53.jpg

“这些事情70年了,我没有给别人讲过。今天讲出来,像昨天一样。”容颜沧桑,老人缓缓开启记忆的闸门,那些镌刻进共和国伟大事业里的岁月与人、那些鲜少与人言说的历史倾泻而来。

4月15日,电视剧《功勋》最新发布的先导预告片在社交媒体刷屏了。“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人大代表申纪兰、“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战斗英雄李延年、基层干部张富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艺术形象依次登场。人们跟随片中的讲述一起回到一项又一项伟大事业的起点,看那群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功勋模范怎样从一穷二白开始缔造出伟大奇迹,更聆听成功背后、奇迹之下历史的细语。

2019年9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获颁“共和国勋章”。电视剧《功勋》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主导,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推进,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出品,以“国家叙事、时代表达”的艺术手法,串联起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致敬共和国伟大事业里,那些“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功勋人物。该剧按人物分为八个单元,每单元六集,计划于今年9月即“共和国勋章”颁发两周年之际与观众见面。

撷取功勋人物的高光时刻,读懂他们的初心与品格

保家卫国的战斗英雄、大国重器的研制专家、航天事业的开拓者、维护新中国妇女劳动权利的先锋、为人类战胜饥饿和疾病而不舍昼夜的科学家……打开任何一位功勋人物的履历,都如同踏入宽广的河流,几十载静水流深。

是循着河流奔腾速写他们的一生,还是只撷取沉淀在时间河床上最熠熠生辉的部分?《功勋》总导演郑晓龙用“有合有分”来形容八个单元的创作。“合”的是叙事理念,都是以国家叙事的高度引导观众读懂功勋人物的初心与品格;“分”的是表现手法,一人一样式。

有的故事从人物年轻时开讲,看看他们为共和国建设注入了多少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力量。比如《申纪兰》单元,原型人物是中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写下过值得一书的篇章。但剧中只是撷取申纪兰1947年出嫁至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的时光,她如何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将是剧中主题。预告片里,“新社会,男女都一样”的台词,振奋精神。

有的故事落笔在功勋人物的晚年,借倒叙回忆他们隐姓埋名的日子。比如《张富清》,英雄年轻时保家卫国,转业到了地方后为民造福。剧中便从他晚年时的回忆切入,观众更能体会到,他尘封自己的军功章46年、深藏功与名的背后,蕴藏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最朴实无华的承诺。

有的单元用六集浓缩数十载,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崇高精神品格,愈久愈醇。比如《黄旭华》,角色随核潜艇潜下深海的过程中,前尘往事、新时代叙事纷纷涌上人物心头,拼出他为“研发我们自己的核潜艇”深潜报国30年的忠诚无悔。

还有单元只是复盘三天两夜的故事。比如《李延年》,战斗英雄历大小战役无数,但剧本只取抗美援朝一战,高度聚焦他带领官兵夺回失守的346.6高地的经历。一句高燃台词——“要想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只有打胜仗,把美国鬼子打回到谈判桌前!”将让观众清楚触摸到何为“以身许国”,何为“惊心动魄”。

创作的头部力量集结,以动人的细节回溯国家记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为英雄和先锋人物立传,这一次创作集结了国产剧的“头部力量”。

总制片人曹平、敦勇,总编辑李小明,总导演郑晓龙,他们曾是《渴望》《北京人在纽约》《过把瘾》《搭错车》《金婚》《急诊科医生》《我的前半生》等不同时代经典剧目的幕后推手。《于敏》由沈严执导、王小枪编剧、雷佳音主演;《申纪兰》由林楠执导、巩向东编剧、蒋欣主演;《孙家栋》由杨文军执导、徐速编剧、佟大为主演;《李延年》由毛卫宁执导、刘戈建编剧、王雷主演;《张富清》由康洪雷执导、陈枰编剧、郭涛主演;《袁隆平》由阎建钢执导、宋方金编剧、黄志忠主演;《黄旭华》由杨阳执导、申捷编剧、黄晓明主演;《屠呦呦》由郑晓龙执导、王小平编剧、周迅主演。孙俪、董洁、倪妮等人也在剧中出演主要角色。主创中,绝大多数都获得过“五个一”“飞天”“白玉兰”“华表”“金鸡”“百花”等主流奖项的嘉许,他们为功勋人物而来,用富有感染力的创作回溯国家记忆,致敬英雄们勇于攀登、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矢志不渝的精神。

预告片里透露了不少动人的细节。“周总理,向您报告,收到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声音清晰明亮!”《孙家栋》里成功的喜悦固然激荡人心,但同样打动人的是失败后的经历。苏联专家说撤就撤,我们怎么办?誓为民族争光!发射失败后,科学家们怎么办?孙家栋和同事们含着泪水在冰天雪地的大漠里寻找残骸三天三夜,找出引发事故的原因。《屠呦呦》的主人公行走在雨夜,523项目搞了许久却一直没有结果,“会不会是上面没有信心了?”不,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放弃,因为他们笃信“追逐真理和科学的人,是永远不会老的”。

收录历史的细节,再将它们艺术化地呈现出来,因为主创们相信,英雄身上,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是激发民族斗志的强大动力。正如预告片里宣示的:“我们的目标是不负国家使命,是通向大海星辰!”

41618546099_.pic_hd.jpg



  作者: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