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它绝不仅仅是一片植物学意义上的叶子,还曾为中国的革命贡献过一份力量 | |
2021-06-19 15:31:30 作者:李婷 |
“在茶的故乡中国,茶叶绝不仅仅是一片植物学意义上的叶子,它还曾为中国的革命贡献过一份力量。” 6月18日,中国茶叶学会张帆做客杨浦区图书馆,为读者带来了主题为“茶香中的民族崛起”的分享会。
张帆介绍,我国茶叶贸易的历史由来已久,抗日战争时期,即使我国重要港口相继沦陷,茶叶依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通过茶叶出口以换取宝贵的外汇、军火等战略物资,支撑起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特别是当时涌现出的以吴觉农、范和钧等茶学专家为代表的爱国人士,他们抱着“实业救国、科技兴茶”的强烈愿望四处奔波。
以吴觉农为例,他是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他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我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努力开拓茶叶对外贸易。1938年,吴觉农率领一批茶人去武汉着手筹备对苏贸易,以茶叶同苏联换取抗战急需的装备武器。同年,曾和吴觉农合著《中国茶业问题》的范和钧奔赴云南,带领90余人建成了勐海茶厂,这批茶人建厂的初衷是生产红碎茶出口国际市场,以换取外汇和军火支援抗日战争。1939年,华茶外销跃居当时中国出口商品第一位,不仅超额履行了对苏易货合约,还从换回一定数额的外汇,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还不满一年,朝鲜战争就开始了,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形势异常严峻。针对美国的封锁,吴觉农采取了绿茶改制红茶等应变措施,再次用中国茶叶做武器,在国际上走出一条生路,靠茶叶出口为新中国换回了急需的物资和外汇。
当天,杨浦区图书馆“书香下午茶”创意阅读推广项目举办“茶之味”大型活动,融“读红色经典”“赏红色花艺”“品红色茶香”“抒红色情怀”四大红色主题版块为一体,打造集“听、看、读、赏”多维一体的悦享活动空间,引领读者共同体悟创新阅读魅力,传承发扬红色精神。
其中,“读红色经典”版块聚焦红色经典阅读,馆员精心为读者挑选涵盖红色文化读物、名家文学作品、抗战经典史实、茶学专业理论等各类书籍,如《中国精神读本》《红星照耀中国》等。现场,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走进线上有声图书馆聆听经典,从文字、视听中感受建党百年光辉历史,于红色经典中汲取文化养分和精神力量。
在“赏红色花艺”版块,枚兰家的花艺师罗兰为此次活动专门创作的系列插花作品,也格外吸引读者的眼球。花艺师以松、竹、鸡冠花、红藜为主要花材,寓意深远。长久青翠的松竹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坚贞不屈的品格,搭配竹子,寓意节节高升;鲜艳夺目的鸡冠花则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风雨百年、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绽放新时代光芒。红黄相间的红藜花穗犹如一串串鞭炮,营造了喜庆的气氛,在建党百年之际,花艺师别出心裁,为伟大的党献上一份特殊的花礼。
“品红色茶香”版块主打张帆带来的“茶香中的民族崛起”分享会。
“抒红色情怀”版块,读者们在听过那段鼓舞人心的红色茶文化故事、阅读完经典红色书籍后,纷纷落笔书写下活动心得和阅读感受。
业内人士指出,在建党百年之际,“书香下午茶”为读者们献上的这场充满红色味道的活动,以创意阅读推广的方式,发掘红色文化,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是一种有益的实践。
作者:李婷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图片来源:杨浦区图书馆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