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民的选择》:党史里的奇迹都来自“人民的选择”
2021-06-25 06:25:25 作者:王彦

src=http___n.sinaimg.cn_sinakd2021614s_200_w640h360_20210614_dc49-krpikqf0003315.jpg&refer=http___n.sinaimg.jpg

▲《人民的选择》按历史进程推进,分集以党史中的节点为核心进行延展,大量运用档案资料和珍贵历史影像,辅以亲历者的讲述和权威专家的解读,将许多历史褶皱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向观众娓娓道来。

仅凭六条船,中央红军的两万余人便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是奇迹吗?一位在个人履历表的“家庭经济地位”栏中填写“官僚兼地主”的年轻人,竟是此后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这算出人意表吗?

连续几天,微博热搜里都曾上榜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之事。实际上,诸如此类事,在党史中比比皆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洪流中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百年前苦难深重、极尽屈辱的旧中国,历经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直走到新时代的今天,本身就是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

百年来接连不断的奇迹都是如何缔造的?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20集大型纪录片《人民的选择》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深刻认知。该片由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摄制,全片按历史进程推进,分集以党史中的节点为核心进行延展,大量运用档案资料和珍贵历史影像,辅以亲历者的讲述和权威专家的解读,将许多历史褶皱中鲜为人知的细节向观众娓娓道来。当宏观历史和生动细节有机融合,一个历史的真相愈发明晰——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才是促成各种奇迹的根本之源。从来没什么“不可思议”,是“人民的选择”在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该纪录片就是要借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份份真实档案、一段段珍贵影像,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鱼水情深、唇齿相依的真挚情感,铿锵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真谛。

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的点点滴滴,人民都记得

两万余人仅靠六条船就渡过金沙江,怎样做到的?《人民的选择》第六集《患难与共》回溯的,便是红军长征途中那段奇迹。

彼时,金沙江水流湍急难以徒涉,却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由于蒋介石很早下达了“控制渡口、毁船封江”的命令,所以当刘伯承率中央纵队先遣队干部团到达皎平渡时,渡口南岸只停着两条木船,且这样的木船在激流中往返一次需要足足40分钟。需要渡江的红军有两万余人,而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从未停止,眼看着渡江就要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微信截图_20210625062307.png

打破不可能的,正是当地人民的鼎力相助。此前,曾有史料记载,有37名船工为红军抢渡金沙江奋勇拼搏。但许多人连一张照片都未曾留下,谁能证明他们是这场人间奇迹的缔造者?纪录片团队多方走访,找到了事件的亲历者、当年的“船老大”张朝寿。老人亲述,当时,红军指战员在他的帮助下陆续找到四条大船,并联络到了船工。“每条船六名船工,三人一班。”他说,为了送红军渡江,船工们纵使手肿脚酸,每条船也都确保“歇人不歇船”,终于历时九天九夜将两万余红军战士全部送过江。因为足够难忘,当事人的记忆即便隔着半个多世纪依然条理清晰,具有无可辩驳的可信度。

党领导的军队所到之处,当地人民为什么都愿与之患难与共?纪录片中同样有迹可循。“半条被子”的佳话流传颇广,为增加观众进入党史典故的沉浸感、代入感,纪录片团队找到当年产妇的儿子朱中雄。当事件的亲历者这样讲述:“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观众会明白,党和人民风雨同舟的点点滴滴,历史都记得,人民会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无数次选择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红军的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一个缩影。循着《人民的选择》采用的历史经线,人民群众纳鞋织衣、推车摇橹、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的一幅幅历史画卷依次展开。观众会发现,在许多具有节点意义的历史时刻,人民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457.jpg

以第二集《革命先锋》为例,这一集讲述了国共合作下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建立的故事,并回顾了将大革命推向高潮的共产党人领导的五卅运动。随着历史的进程走到北伐战争,叶挺独立团英勇作战以及共产党人发动的工农运动,让一大批有识之士看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从而选择了共产党人的道路,成为革命的先锋。比如刘伯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情况,就是一个观察后做出信仰选择的鲜活案例。蒋先云的选择色彩就更为明显,因为当时他拥有国民党和共产党双重党籍,并且均被两党的领导人视为难得的将才予以招募。蒋先云最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自然是源于其内心信仰寻得了归处。

第五集提到的国民党第26路军弃暗投明的经历同样极具代表性。26路军的将士们发现,他们转投共产党后,老百姓对他们的态度产生了180度大转变。从前被人民唾弃、避之不及的他们,因为投身共产党的队伍,获得了百姓的拥戴。这份鲜明的对比,让他们“体会到作为红军的自豪和光荣”,从此开启了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全新生活。

再进一步追溯,为什么人民和历史,会一次又一次选择中国共产党?纪录片团队依然用史料说话,用史料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历时近一年,纪录片团队赴国内外多地拍摄,搜集整理出大量珍贵党史史料、文献、影像,不少都是首次公开。比如首次还原披露了李大钊就义前的最后留影及牺牲经过,首次公开展示了陈独秀之子陈乔年烈士的履历档案等。

片中展示了一份上世纪20年代《旅莫中国共产党支部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党员团员调查表》,填表人为陈乔年。这份“履历表”很快冲上热搜,并高居榜首。网友从表上的细节读懂了先烈内心。有网友写道:“一个家庭经济地位为‘官僚兼地主’的年轻人,若不投身革命,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至少能保证衣食无忧。可是他与延年以及所有牺牲的先烈们都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也更为了不起的路,为国为民为信仰奋斗终身。这样的共产党人,人民当然会无数次选择。”



  作者:王彦

  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