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彰显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上海文学界用作品交出答卷 | |
2021-06-25 21:53:57 作者:许旸 |
“上海很大,写作很长。写上海,讲好上海故事,是场持久战。身为上海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文学同行们共同助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创作更多精彩的上海故事,让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竞相绽放。”今天下午,上海文学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市作家协会举办,老中青三代沪上作家齐聚。作家滕肖澜感慨,上海不缺以小见大的精致的作品,缺的是航拍全景视角的与当下时代能相称的相对宏观的现实题材作品。
曾创作《乘风》《城中之城》《心居》等长篇小说的滕肖澜认为,我们不应该回避上海的“大”——从写作层面上,这个大,既包括笔风、气度、意韵这样抽象的东西,也应该包括主题、格局、内容、架构那种具体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人人心中有梦,文学作品便是要写出人们心之所往,梦之所愿。让读者从作品里读到上海的包容,看到每个自律的、努力奋斗的人最终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居所。”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祥地,也是党领导的文学事业的重要起源地,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学传统。近年来,上海文学界以组织化的手段推进上海题材特别是红色题材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推进文学公共服务、建设文学活动平台、增厚城市文学氛围、拓展文学内外交流和团结凝聚新文学群体等方面,丰富了上海文学事业发展的内涵,有力地为彰显上海软实力的“神韵魅力”提供坚实的支撑。
“回顾上海文学文化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百年历史,回望左联革命史、追念前辈作家,不禁思绪万千。”作家孙颙以“红色经典书写,上海几代作家孜孜不倦的追求”为题,以艾明之《火种》、吴强《红日》、茹志鹃《百合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宗福先《于无声处》五部上海作家作品为例谈到,上海文学创作的色彩,历来五彩缤纷;其中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的红色内容,尤其厚实、有影响力。
作协党龄达50年的老党员代表邬森梅、沈辉、陈贤迪、张斤夫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长期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写作者们,也在思索如何去书写百年故事,继承发扬百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先后参与“红色起点”系列长篇、“红色足迹”系列短篇的纪实创作的青年作家王萌萌,以《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例谈到,因要查阅消化大量史料,在符合史实的严谨和可看性、文学性之间平衡,工作进度就很缓慢,“但每往前走一步,我对那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多一分了解;每多走一步,对自己笔下人物内心世界和他们在关键时刻所做的选择就多一点理解。他们有的成为领袖的时候跟我接受这个创作任务时年龄相仿,有的牺牲时比我现在还年轻得多。当年社会环境那样险恶,从事革命活动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但是他们却能满怀激情、百折不挠,就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毫不动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是幸福的,他们做的是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事。重温红色历史能帮助我们学习百年前最先进的年轻人身上最可贵的精神。”
从讲述纺织女工下岗生活的长篇小说《女红》,到以左联历史为题材的《白纸红字》,再到战“疫”中诞生的非虚构作品《张文宏医生》,作家程小莹从党的百年征程的奋斗中,不断汲取理想的力量、正义的力量。“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写作者,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也就是了解自己。上海文化历史底蕴的日积月累,足以让我们用文学叙事,把这座城市一些珍贵、留有时代感的东西用文字保存下来。中国的红色历史,就是最美的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首充满发展精神和勇往直前的长征史诗。”
“写完新长篇,好多次我都在心底默默对那些革命先辈道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王小鹰长篇小说《纪念碑》首发2021年《收获》夏卷,小说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女主人公史引霄高票当选上海某区区长,积极开展工作为线索,展开了改革故事与革命往事的相互交叠,两代人命运相互交织的丰富情节,描绘出一批新四军战士始终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的壮阔画卷。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描写、讴歌人民,并不是一句大话、空话和套话。为写长篇报告文学《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我在岔路镇湖头村蹲点,当时心里就有个想法——我要与那里的村民打成一片,成为被他们认可的村里人。结束工作回到上海后,有一天收到一份快递,打开之后,既惊讶又惊喜,那是湖头村颁发给我的荣誉村民证书。”获2020年度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个人称号的作家简平感慨,无论是主题出版还是红色书写,都需要扎根生活,与时代前沿同频共振。比如,在追寻上海数百个革命遗址或旧址时,他写到其中“中共江苏省委交通处总处旧址”,通过实地踏勘,发现并没有《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所标记的四川中路418号这个地址。为了保证传播红色文化的缜密性和严肃性,他多次走访爬梳,落实了这处革命旧址的确切所在地。
“回眸中国文学事业在党的旗帜感召和引领下不断繁荣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回首由前辈书写的文学经典记录下的现代中国百年风云,再一次领悟自身承担的使命和职责。我们在这个激情的时刻,进一步为文学事业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明确方向、获得启迪、汲取动力。”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谈到,文学承担着记录时代、塑造灵魂、凝聚力量、增强自信的重要任务,文学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历史、全面认识时代、热情关注现实,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化为具体的行动,展现于更多好作品中。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