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与陈钧德笔下的《复兴公园》什么样?海派“色彩大师”的诗意画面让人沉醉
2021-09-10 17:19:58 作者:范昕

2008  日映岚光轻锁翠  120×120cm  布面油画.JPG

日映岚光轻锁翠,2008,布面油画

人们曾说,上海最美的秋天,都在陈钧德画中。这个秋天,我们与陈钧德的艺术作品相遇,相遇在今起于刘海粟美术馆亮相的新馆开馆以来最大规模艺术家个展——“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中。

与作品同样惊艳的,是展览的展陈方式。这是一个运用新闻深度调查进行解读的“可阅读性”展览,占据了整整四个展厅。从文献研究到筹集展品再到整馆呈现,历经两年磨砺。

展览由刘海粟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联袂主办,靳文艺、丁曦林、郦韩英共同策展,尚辉担任学术顾问。

undefined

山林云水图,2002,布面油画

为何陈钧德的艺术值得人们细细品读?

陈钧德是我国杰出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也是当代海派油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色彩大师”之称,不仅是海派绘画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也是海派艺术高地的一座山峰。

他早年师从林风眠、刘海粟、关良、颜文樑等前辈,60多年以来对东西方艺术融合做了积极探索,其油画既带有西方表现主义特征,又凸显中国传统写意的趣味。

他的艺术创作、情感寄托和灵魂栖居都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

他的作品,特别是那一抹抹“响亮”、鲜明、蕴藉的色彩已经成为了当代海派油画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梦境200X300cm 布上油画 2011年.jpg

梦境,2011,布上油画

此次展览全面展示陈钧德从艺60多年的创作生涯,遴选了他自20世纪50年代起直至2019年去世期间每个年代的代表性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品类丰富,包括布面油画140多件,纸本油画棒作品20余件。

2014  金辉秋韵  116×146cm  布面油画.JPG

金辉秋韵,2014, 布面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说,陈钧德成长于上海,成就于上海,上海是他真正的家园,其作品中大量主题来自上海的城市记忆,陈钧德又师承刘海粟先生,故此,由研究和展示海派艺术的刘海粟美术馆来主办“海派油画大师陈钧德艺术与文献特展”,无疑是最为恰当的。在策展团队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和策划后,展览以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展现陈钧德作品和文献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这也是今年刘海粟美术馆的年度重磅展陈。

1977  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  50×70cm  布面油画.JPG

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1977,布面油画

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之中,有40多年前陈钧德参加“上海十二人画展”引起轰动的《有过普希金铜像的街》;

有1980年参加“刘海粟、颜文樑、关良、陈钧德四人展”的两幅原作;

有从未发表过、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批自画像;

有突破传统表现陵墓桎梏、以金属般闪亮色彩创作而当年引发极大关注的《帝王之陵》;

1986  帝王之陵 120×160cm  布面油画.JPG

帝王之陵,1986,布面油画

有在全国美展获奖、被评论为“品格极高”的《日映岚光轻锁翠》;

有充满蓝色梦幻调子的《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

还有在上海首次露面的陈钧德巅峰之作《梦境》以及引起热议的《双人体》等等。

undefined

蒙马特高地圣心教堂,1999,布面油画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全场以深度新闻调查的手法发掘和呈现了陈钧德60余年勇于钻研现代主义艺术的理想、胆魄和献身精神,让观众看到一个艺术青年成长为一代油画大师的卓绝旅程。

令人兴味盎然的是,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的一幅刘海粟无标题、无落款日期的油画作品,此次被陈钧德家属提供的一幅历史照片一举“考证”出:它是当年刘海粟与陈钧德同时、同地、同题创作的《复兴公园》,两代人创作的同题作品首次“同台展出”,述说了一段友情佳话。

1977复兴公园雪霁  布上油画 .jpg

复兴公园雪霁 ,1977,布上油画

展览中这般意味深长的细节其实还有许多。今天与展览开幕同时举办的学术交流中,来自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给予陈钧德绘画艺术和文献以高度评价,赞誉陈钧德的绘画代表了“海派绘画的一座新高峰”“陈钧德的艺术及文献为海派文化及中国油画史提供了新的文献”。

undefined

永恒的诗意,1997,布面油画

陈钧德的画,可以说是将西方印象主义和野兽主义转换为充满中国文人气质的抒情风格。他的代表作品如《庭院小门》《帝王之陵》《云南古镇》《海滨》《秋晨》等,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家直觉和油画语言上的炉火纯青。他在明丽响亮的如莫奈、雷诺阿、西斯莱、毕沙罗般辉煌的色彩中,显现出中国传统笔墨的内向沉雄,又在精致如塞尚、马蒂斯、德朗般无懈可击的色块组合中,处处洋溢着中国书法的随意和潇洒。

1.jpg

暖冬阳光,2006

陈钧德运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将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景转变成诗意盎然的“罕见之美”,由此表达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探索,也将海派艺术乃至江南文化的意蕴,提升到新的境界。

有艺术评论家感叹道,陈钧德的画是从心底放射的阳光。这束阳光不完全是自然的,更是从心里发出的精神之光。他通过写生的方式,通过自然的启发,把内心的光芒放射出来,最后形成了精神之光的照耀。

1963 自画像 布面油画.jpg

自画像,1963,布面油画

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于评论中写道,陈钧德先生坚持理想信念,勇于高扬真理,不懈探索研究,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和卓有成就的艺术成果,以敢开风气之先并信守学术追求的精神赢得了艺术界同仁的普遍尊重,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他在写意油画上的精研和抒情式表现风格在多样的当代中国油画中独树一帜,具有丰满的学术气象和优秀的学术品格。他的艺术是源于他的心灵也展现出时代文化精神的华章。

2007  柠檬鲜花图  布上油画 120×120cm.jpg

柠檬鲜花图,2007,布上油画

批评家贾方舟表示,在以色彩为优势的油画本体的意义上,陈钧德的成就在中国还找不出几个人可以与他匹敌,老一辈油画家都比较注重色彩语言的运用,但色彩在他们的艺术中并不具有独立价值。中青年油画家中也有出类拔萃者对色彩语言的运用有所建树,但与陈钧德还不能同日而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陈钧德是中国油画界当之无愧的色彩大师。

undefined

威尼斯,1999 ,布面油画

油画家俞晓夫是陈钧德的弟子。在他看来,老师作品的妙处在于,说写实也写实,说表现也表现,你说他画的是油画,他的线条又是很独特的。“俞晓夫认为陈钧德的艺术是世界性的。他的绘画语言不是接受了外国的表现派以后形成的,应该说是有了中国的东西,是有了老祖宗的东西以后才自然形成的。



作者:范昕

图片均为陈钧德作品,刘海粟美术馆提供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