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气魄与开创意识,如何体现女性服饰中?这场讲座带你穿越古今
2021-11-15 18:41:08 作者:童薇菁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对话】讲座:唐代服饰讲座 x 话剧《鱼玄机》 - 上海纺织博物馆副馆长——贾一亮 活动现场照 (1).jpg

唐朝,以其灿烂先进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史书中最迷人的一章。唐人对外来事物能兼容并包,并能择其精华而吸取。当下,“国潮”愈发成为青年所追逐的热点。由拾雨时国风工作室、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制作出品的话剧《鱼玄机》将于11月24日起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首演。作为预热节目,上周末,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拾雨时国风工作室举办了一场跨越古今的讲座“新帖绣罗襦——唐代服饰之美 ”,吸引众多青年国风爱好者纷至沓来。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对话】讲座:唐代服饰讲座 x 话剧《鱼玄机》 - 活动现场照 (3).jpg

唐代三百年,是我国古代最为繁荣发达的时代。唐人的气魄与开创性意识,尤其生动地体现在服饰方面。后世“盛唐”的美誉也体现在服饰中。 

“唐代的织染业高度发达,唐锦闻名于世,”上海纺织博物馆副馆长贾一亮,讲述了唐代女性服饰如何以其明丽多样的面料形制、色彩、纹样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纺织业的进步,唐人服饰上的花纹越来越富丽,构成了雍容大气的盛唐气象。

bf0c715c02234775af565c473680da45.jpeg

贾一亮介绍,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唐牛僧孺的《玄怪录》中记载了一位平民妇女的衣着:“小童捧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帔子”。

再有《仙传拾遗·许老翁》中说,唐时益州士曹柳某妻,“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裙、衫、帔——唐时女装的三要素,无论地位尊卑、服饰丰俭,这基本的三件是必不可少的。

在上述这些基础服饰之外,唐代女装往往还有一件称为“半臂”的短袖上衣。“半臂”也称为“半袖”,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在隋代已经开始流行,唐代男女都会穿着,相对来说,女性穿着半臂的更多一些,半臂常用质量较好的织物制成。

src=http___b-ssl.duitang.com_uploads_item_201711_24_20171124145252_rjLxh.thumb.700_0.jpeg&refer=http___b-ssl.duitang.jpg

在唐永泰公主墓的壁画上所绘仕女,就是上身在衫襦之外又加半臂,中等以上唐墓出土的女俑也常有穿着半臂的形象。不过半臂在只在唐代前期的女装中较为流行,唐代中晚期明显减少。这是因为唐代前期女装上衣狭窄,适合套上半臂,中唐以后,随着女装日趋宽大,渐渐不适应套上半臂。

唐代也是一个胡风盛行的时代,唐朝女性喜欢穿胡服、戴胡帽。“都说唐代女性以胖为美,我倒觉得这代表着女性淡定、从容而自信的一面。”贾一亮说。

src=http___p9.itc.cn_q_70_images03_20210111_c2b392b697234f9d8b797ac53db28cf5.jpeg&refer=http___p9.itc.jpg

贾一亮特别介绍了唐锦——它是中华民族纺织技术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凝结着中华民族不朽的智慧和大国工匠精神。

在《枕草子》中,“唐锦”被誉为“辉煌之物”。绮丽的唐代丝绸,通过膜拜大唐的日本留学僧和遣唐使,源源不断地带到了日本。在遥远的东瀛,将唐代丝绸视之若宝,可见盛唐引领下的国际潮流,引来了世界膜拜。时至今日,透过日本正仓院,还能窥见富丽堂皇的大唐丝绸。


照片来源: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豆瓣

作者:童薇菁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