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信奉美只存在于高额物品中的人啊,这本书让您受累了
2022-04-12 19:58:36

孤芳自赏的尺度 立体书-1 函套腰封_副本.png

《孤芳自赏的尺度》

[日]坂田和实 著

代珂 译

浦睿文化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孤芳自赏的尺度》集结了新潮社老牌杂志《艺术新潮》读者票选No.1的人气连载,出版后获日经新闻、周刊文春、家庭画报等20家日本纸媒盛赞。日文版自2003年出版至今加印不断,以其独特的魅力俘获众多读者。

破布、板瓦、锡皮飞机、非洲的石像、明信片和书案、南非的短裙、李朝的漆器、科普特布片……50篇美文和50件美物,揭秘白洲正子、川濑敏郎、村上隆、芹泽銈介、中村好文以及几乎所有日本当代顶尖工艺创作者推崇的卓越“慧眼”。

>>书摘

小时候,我的喜好和朋友们的选择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因而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感官有缺陷并为此烦恼。

不过,既然大家的人格各不相同,做出的选择相异也是理所当然。一直以来,我们只要面对美术、古董这类些许远离日常的东西,似乎就会掏出各自惯用的尺,一味参考西方人的美术史或尽数仰仗古代日本茶人的美学意识。

西方美术,是在干燥的地中海的强光之中才得以成立的。在潮气颇重的日本,在纸拉门过滤后的柔光里,它们则无论如何也……而早期茶人与死亡对峙、磨去一切冗余之物但求钻研真谛的崇高精神,对于我这种只会坐在走廊上把脆饼嚼得咯吱响、粗茶喝得滋溜溜的人来说,终究无法领会。

美,无法从知识里寻得。自由的眼和柔软的心,似乎才是打开那扇门的钥匙。艰深的理论啊,再见。信奉美只存在于高额物品中的人啊,您受累了。

我顶多也就懒洋洋地躺在那里,给自己的尺子上上油,多多地使用它,让它更柔软,然后从身边那些平凡的工艺品里选出美的东西。同时,这定会让我成为我自己,为我照亮将欲前行的那条路。

孤芳自赏的尺度 内页展示3.jpg

▲内页展示

●破布

大约十年前的某天,我见过一位女士,她曾长年在非洲的一座美术馆担任织染方面的技术员,后来成了专做古旧布片的商人,做得很好。她说要在东京办一场展览会,专门展出在扎伊尔用酒椰树纤维织成的布。这种 布最初受到了克利和马蒂斯等人的关注,现在就连纽约现代美术馆和大英博物馆都在收藏。她给展览会起名为“马蒂斯的秘密”。她说,有一次注视着马蒂斯工作室的照片时,她觉得装饰在那里的这种布料就是他的创作秘密。

这是件有趣的事。美好事物的第一发现者是它们 的创造者,接着它们会得到具备革新意识的美术馆和 收藏家的关注,待其评价被公认之后,众多美术家以 及大型美术馆才姗姗来迟地现身参与。

当她聊起展览会的话题时,我在想,日本布料里可与这非洲布料一较高下的,又是哪一种呢?应当并非上代或战国时代的华美布料。能和这浓烈的现代美感正面交锋的,反倒是平常百姓在日常生活里一用再用的布。没错,就是那种打上补丁再继续使用、蓝 色木棉面料的农活衣物或被褥。

麻料抹布 将江户时代的和服剪裁后制成.png

▲麻料抹布 将江户时代的和服剪裁后制成

以前我曾办过务农衣着的展览。积少成多地收了百来件,都摆在店里。品相各异,有的几乎没有破损,有的则缝缝补补,而一旦挂起来,褴褛的衣衫显然更美。于是,我就将它们摆得更开一些,把没有破损的布料叠起来堆在角落里,更是毅然地给破布定了高价。然后就是开门营业。突然,一位客人向我招手,示意有话要说。我不明原由,紧张地尾随客人走到店外,对方轻声道:“价格定反了。”这句来自同行的关切值得感激,可惜我是明知故犯。

据说,以前佛教苦行僧的衣服是拿破布缝出来的。而且是人们用旧了的、最后拿来擦完屁股扔掉的布,都被收集起来缝成衣服。意大利阿西西的修道院里保管着中世纪修行者的衣物,那些衣物也是由破布拼接而成的。

前些日子,一位做轮岛涂漆器的友人寄给我一块抹布,说我一定会喜欢。布经过使用后的最终形态,那也是一种美。

东西明明破了、坏了,我却被它们吸引。法国的某位同行称呼我为“destroyer”(破坏者)。

(1999 年 1 月)

微信截图_20220412131504.png

>>作者介绍

坂田和实(Sakata Kazumi)

“古道具坂田”主人(已于2020年10月26日停业)。194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1973年于东京目白开设古道具店。1994年,于千叶县长生郡长南町开设美术馆“as it is”(中村好文设计)。



  作者:坂田和实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