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千年的艺术瑰宝!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巡展至奉贤 | |
2022-11-01 14:07:48 作者:李婷 |
伊朗与中国有着数千年友谊。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神秘的国度,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波斯之魅——伊朗细密画艺术展” 11月1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图书馆启幕。
本次巡展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和上海奉贤区图书馆联袂主办,汇集了伊朗马利克国家博物馆、伊朗四十柱皇宫、伊朗礼萨·阿巴斯细密画博物馆和伊朗伊斯法罕现代艺术馆60余幅精美的细密画代表性作品。这些展品中许多是首次出国亮相,为世人揭开了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波斯细密画的神秘面纱。
细密画,即用特别细的画笔绘制的画作,传说起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细密画最早以插画的形式出现在经典的抄本中,后来也被用在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件上和宝石、象牙首饰上作为装饰图案。
本次展览共分为四章,包括“皇朝掠影”、“王书传说”、“采风问俗”和“诗情画意”,将跨越数千年历史的艺术瑰宝展现在观众眼前,开启当代“丝绸之路”交流的新篇章。其中,“皇朝掠影”板块展示以皇室生活为主题的精美细密画作品,它们中不少描绘了波斯国王猎狮的场面。其中,较为著名的便是萨珊王朝时期的巴赫拉姆五世。
“王书传说”板块显示:细密画艺术最早是插画艺术,而正是《列王纪》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波斯文学作品将波斯细密画推向创作的高潮。《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便节选于《列王纪》。苏赫拉布的悲剧是其中四大悲剧之一,讲述了一个保卫祖国、抵御外敌勇士中主要的波斯英雄故事。
“蒙古大《列王纪》”插图本是伊儿汗王朝时期波斯细密画的代表作,也是标志着波斯细密画走向成熟的作品,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波斯细密画的内容与波斯的民俗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往往描绘了民间最真挚、动人的故事。在“采风问俗”板块展出的一幅《恋人》是萨法维时期(1501-1735)著名细密画艺术家阿夫扎尔·侯赛尼的代表性作品,画中的焦点是一对情侣,而装饰背景则被金色的树叶遮住。这位女子在恋人的手臂上留下了爱情的“烧伤痕迹”。在萨法维王朝时期,这是情人之间真诚和忠诚的标志。
礼萨·阿巴斯被认为是波斯细密画的最后一位大师,其创作的以年轻人为主要主题的壁画或单幅画尤为著名。
从“诗情画意”板块可以看出,远古时代波斯人曾创作了丰富的诗歌作品,十一至十五世纪是波斯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大量卓越的诗人,被西方学者称为波斯的“文艺复兴”。细密画作品中常见的诗歌多来源于波斯八大著名诗人,分别是:哈菲兹(代表作《哈菲兹抒情诗集》)、鲁米(代表作《玛斯纳斯》)、萨迪(代表作《蔷薇园》和《果园》)、鲁达基(代表作《鲁达基全集》)、奥玛.海亚姆(代表作《鲁拜集》)、菲尔多西(代表作《列王纪》)、内扎米(代表作《蕾丽和马杰农》)、贾米(代表作《春园》)。
此外,还有来自伊朗马利克国家博物馆18世纪珍藏的细密画作品、伊朗四十柱皇宫部分金碧辉煌的壁画,以伊朗伟大细密画艺术家礼萨·阿巴斯命名的细密画博物馆的典藏作品(部分独家授权高清复制)等首次与中国的观众见面。
本次展览持续11月20日,须预约入馆,周一全天闭馆。
作者:李婷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