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强省会时代,哪些城市更有发展机会?
2023-07-21 13:29:48 作者:黄汉城

微信图片_20230721102042.jpg

《中国城市大角逐》

黄汉城 著

东方出版社出版

纵观过去一百多年全球城市的兴衰浮沉,作者认为影响一个城市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去繁就简,剥茧抽丝,最重要的可以概括成三个困素,第一是地理因素;每二是政治因素;第三是人为因素。

面对城市大洗牌,我们该如何选择?去哪里创业?去哪里安居? 去哪里养老?本书从城市视角出发,从影响城市发展的地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等出发,深度解读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省会城市/直辖市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大变局之下的城市经济活力。

>>内文选读:

中国城市大角逐:窥探城市发展的秘密(节选)

中国的省会城市们,几乎都能放在我刚说的这个大框架里考量。而几个因素当中,地理可能最为根本,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大家可以想想看,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我觉得至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长江。

正是有长江这条黄金水道,上海的经济腹地无比之辽阔,可往上游纵贯3000公里,串联起苏州、南京、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中国主流城市群。

这些人口动不动就一两千万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都将长江出海口的上海,当做货物和资金的集散中心,以上海为跳板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上海进而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航运中心,而航运中心的进一步就是贸易中心,贸易中心的进一步就是金融中心。

长江出海口的地理位置,可谓一举奠定了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首都的基础。

同样是母亲河,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带着吞噬一切的力量夺大清河入渤海,出海口从此由江苏变成了山东东营,这是黄河历史上第六次大改道。

如果说,当年的长江也改过道,比如从苏北盐城出海。那么,今天中国最大的都市恐怕就不是上海,而是盐城了。

20185151526398099055_18.jpg

那么,同样都是大江大河的出海口,为什么珠江下游的广州深圳香港,没有成为全国第一大经济中心,而是比上海弱一些呢?

这里头有一个原因,就是广深港通过内河航运所能触达的经济腹地,跟上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长期以来,广深港的经济腹地相当有限。沿着西江往广西走,由于百色水利枢纽、河池龙滩水利枢纽没有过船设施,珠江到那里就断航了。往北,北江、东江到了韶关河源也结束了,无法翻越南岭出省。

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经水路运输所连接到经济腹地,实际上只覆盖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无法延伸至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和江西,因此,大湾区与这些省市的货物流动,经常要选择陆路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阻碍了双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广深港的水运经济腹地最远不到1000公里,大概是上海的三分之一,这成了大湾区几个核心城市发展的最大短板之一。

而且,广深港上游的那些城市,放中国的经济版图来看基本没有多少分量,像梧州,南宁,柳州,清远这些,跟上海背后的经济巨人们完全无法等量齐观,这也是拖累了广深港的发展步伐。

2022年8月,广西平陆运河在钦州正式开工,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江海连通的大运河。以此为标志,中国蛰伏许久的新基建潮“运河热”,真的要落地了。

跟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运河有两条,叫湘桂运河、赣粤运河。目前正在研究论证,最快的话“十四五”期间或能开工。这两条运河同样会改写很多内陆省市区的出口、加工贸易格局。

湘桂运河相当于现代版的“灵渠”,串联起湖南和广西,再沿着西江而下既可到广深港。浙赣粤大运河全长约2000公里,北起京杭大运河的起点杭州,穿过浙赣两省最后也会汇入珠江口。

所以,这两条运河一旦落地,将历史性的连通起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让广深港的经济腹地一下子扩大好几倍。虽然所行驶船舶达不到长江经济带的吨位,会限制航道价值的发挥,但广深港的腹地范围终于比肩上海了。

以后西南、华中片区的货物,如果要出口到东南亚、欧洲、中东等地,从珠江出海要比走长江更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城市经过广深港走向外循环,给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们带来更多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集聚,进一步提升广深港航运中心的地位。

一句话,珠江航运的容量正处于大扩张的前夜,深圳争夺全国经济中心又多了一件利器。

地理因素,实在是太重要了。



  作者:黄汉城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