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一本书读懂希腊神话及其相关艺术作品——《遇见众神 : 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阐述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艺术和社会等领域的影响 | |
2023-07-26 21:54:25 |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希腊神话,被认为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和精神源泉,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宝库。《遇见众神 : 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以22位希腊神话人物为主线,通过解读110位艺术大师、228件世界名画与文学作品,深度讲述希腊神话故事。其中包括众神之王宙斯、天后赫拉、光明之神阿波罗、爱神阿佛洛狄忒、海神波塞冬、战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等奥林匹斯12主神和10位希腊英雄。
本书以众神的人物经历和性格特征作为独特切入点,解读呈现希腊神话题材的后世艺术作品,涉及的主题丰富有趣,比如雕塑家呈现冥王抢亲,莎士比亚为何对大力神情有独钟,古希腊悲剧《美狄亚》和伊阿宋的关系,《拉封丹寓言》中对女神赫拉的呈现,酒神对尼采的创作产生的影响,诗人雪莱和拜伦对里拉琴的咏诵等,敏锐捕捉希腊神话元素给波提切利、委拉斯开兹、鲁本斯等艺术巨匠带来的创作灵感,揭示希腊神话对西方文化、艺术和社会等领域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这本书引领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遇见”众神,用触手可及的经典艺术作品,帮助读者打开认知,积淀文化底蕴,提升艺术鉴赏力。
《遇见众神 : 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
崔 莹 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读:
赫斯提亚,甘于平凡的炉灶女神
每届奥运会,
奥运圣火都会引人关注。
圣火是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标志,
它象征和平、光明、神圣、团结与友谊,
向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来的火致敬,
也沿袭了赫斯提亚女神的炉火
长燃不熄的古老传统。
赫斯提亚是希腊神话中的炉灶女神,
也是家宅的保护神,
她一辈子未婚,
尽职尽责地守护家庭和城邦的平安。
赫斯提亚,
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斯塔,
留给世人珍贵的文化遗产。
1、市政厅里的公共炉灶
炉灶女神相当于中国的灶神。在中国民间,旧时,灶神供奉于厨房,是掌管一家饮食和祸福的神祇,同样,在西方文化中,炉灶女神是家庭生活的保护神,也保佑着厨师和磨坊工人。
在希腊语中,“赫斯提亚”一词的含义是“燃烧着火的壁炉”。在古希腊,炉灶是居家生活的中心。赫斯提亚保佑家宅的炉灶一直燃烧,象征家庭美满幸福。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努马·德尼·甫斯特尔·德·库朗日在《古代城邦》一书中指出,希腊语中“家庭”一词的含义就是“环绕圣火的人”。为祈求保佑,每逢重要节庆,希腊人一定会向赫斯提亚敬献供品,炉灶就是她的祭坛。人们往炉灶内添加木柴,相信火烧旺时炉灶女神就会降临。随后,人们将葡萄酒、牛奶、蜂蜜和肉类等供品投进炉灶,祈祷家人健康平安。
希腊人认为,炉火的生生不息象征着家族的世代相传。所以,他们祭祖不是在坟头,而是在灶前。他们认为祖先的亡灵会升到天上去,所以在希腊人家的炉灶上方通常会有一扇天窗。烟从这里冒出,烧掉的祭品也被认为送上了天堂。
后来,古希腊人对赫斯提亚的拜祭扩展到整个城邦,她也成为城邦的守护者。各个城邦会在市政厅建造一个共同的炉灶,那里的炉火要一直燃烧,城邦的领导者会在炉火周围举办宴会,接待异邦客人等。至此,对赫斯提亚的拜祭由家庭活动变成了宗教活动。古希腊人占领了新的地方,或到新的地方殖民,都会在那里修建公共炉灶,将这种仪式带过去。现代奥运会的火炬传递便含有这种仪式的影子。
时光飞逝,到了古罗马帝国,赫斯提亚被改名为维斯塔,古罗马人依然供奉维斯塔。罗马城建造了第一座灶神庙,即维斯塔神庙,神庙内的炉火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是罗马城与罗马帝国的炉火,罗马的繁荣与兴亡和这炉火息息相关,因此,神庙内的圣火须日夜不息,火种若熄灭,预示灾难即将降临。
2、灶神庙里的贞女们
赫斯提亚,即维斯塔,影响着城邦的命运,她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她本人却很少出现在艺术作品中。这大概因为流传下来的关于她的故事极少,导致人们无从想象,但众多艺术家热衷绘画追随她的维斯塔贞女。
意大利画家亚历山德罗·马尔切西尼1710年的作品《献给一个新的维斯塔贞女》画的是一群维斯塔贞女和众人簇拥在炉火前,他们似乎在热烈地交谈,炉火的烟雾缓缓上升,召唤来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意大利画家塞巴斯蒂亚诺·里奇于1723年创作的油画《向维斯塔女神献祭》所呈现出的老百姓热情虔诚的场面,似乎在暗示国家的富足与强大。
▲塞巴斯蒂亚诺·里奇《向维斯塔女神献祭》
▲亚历山德罗·马尔切西尼《献给一个新的维斯塔贞女》
在佛兰德画家安东尼·舒恩詹斯的《维斯塔贞女》中,六位女子聚在一起,画师通过装扮,呈现谁是贞女,谁是普通女子。
▲安东尼·舒恩詹斯《维斯塔贞女》
维斯塔贞女可不是一般的女子。根据古罗马作家普鲁塔克描述,维斯塔贞女学院由罗马第二任国王努玛·庞皮留斯创建,该学院是确保古罗马繁荣的重要机构,这些贞女的首要职责是照管维斯塔神庙内的圣火。庞皮留斯在位期间只有2个维斯塔贞女。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统治期间,维斯塔贞女数量增加到4个,后来,又增加到6个。这些贞女是从贵族家庭中挑选出来,通常在6—10岁。她们的服务期限是30年,首先要学习10年,之后才能成为维斯塔贞女。服务期结束的贞女可以结婚,男人以娶她们为荣,但这在贞女们看来却并非幸事,因为她们已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维斯塔女神。很多贞女人老珠黄时宁愿孤独终老。
在人们的印象中,维斯塔贞女虔诚肃穆。不过,法国画家让·莱昂·杰罗姆画笔下的维斯塔贞女却令人大跌眼镜。他创作的油画《角斗士》呈现这样一幕:在血腥的角斗现场,大获全胜的角斗士右脚踩在战败者的喉咙上,抬头望着观众席,似乎在为是否杀死战败者寻求建议。观众席上坐着6位身穿白袍的维斯塔贞女,她们个个情绪高昂,拇指朝下,示意将战败者处死。显然,她们在呼唤鲜血和暴力,原本善良无辜的维斯塔贞女变得如此心狠手辣,不禁令人反感。但这也表明古罗马人对这类赛事的享受。
▲让·莱昂·杰罗姆《角斗士》
3、被英国女王和法国王后追捧
炉灶女神和维斯塔贞女对欧洲文化影响巨大,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都和她们有密切的联系。
多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右手按着地球仪的肖像画如数家珍,其实另外两幅她手持筛子的肖像画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幅是英国宫廷御用画师乔治·高文于1579年绘制,另一幅是弗兰德画师小昆廷·马赛斯于1583年绘制,而后者更为著名。
▲乔治·高文《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小昆廷·马赛斯《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身为一国之主的女王,为何手中拿着一个筛子?实际上,这个筛子就源于维斯塔贞女图西亚。贞女负责照管圣火,必须保持处女身,有时圣火不幸熄灭,她们的清白便会受到质疑。图西亚被人诬告不再是处女。庆幸的是,她借助奇迹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她用筛子盛满台伯河的水,端到维斯塔神庙,一路上一滴水也没有洒落。因此,这个筛子成为贞洁的象征,也代表着智慧和明辨。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经常以贞洁和独立的坚强女性形象出现,而她在位期间的长治久安和她的这些特点分不开。女王手持筛子的肖像画将图西亚的胜利用在女王的身上,其中寓意再明显不过,用筛子隐喻女王的贞洁,用道德力量为她是这个国家的领袖寻求合理性,并彰显她保家护国的能力。此外,在小昆廷·马赛斯的作品中,筛子的上端写着一行字,意思是“好的落到地上,坏的留在马鞍上”。这似乎在表明品质高尚的,支持女王的人会被留下,而女王的敌人终将会被抛弃。
法国波旁王朝末代君主路易十六的王后安托瓦内特也喜欢和炉灶女神沾边儿。在至少两幅作品中,她直接请画师把自己画成了炉灶女神或维斯塔贞女。其中一幅曾摆放在法国王宫杜伊勒里宫。画中,安托瓦内特王后装扮成炉灶女神的模样,从容不迫地站在神庙柱子旁边,身前是一只天蓝色的花瓶,上面镶嵌着丈夫的侧影头像。花瓶中的百合花象征法国和纯洁,桌子上摆放着的玫瑰象征美丽和王后的出生地奥地利。在另一幅18世纪法国画师弗雷德里克·沙尔绘制的肖像画中,年轻的王后以维斯塔贞女的形象出现,寓意她是法国人民的守护神。然而,愿望和事实相悖,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安托瓦内特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普通女孩也愿意被画成贞女,体现自己的纯洁和高贵。瑞士新古典主义女画师玛丽亚·安娜·安吉丽卡·考夫曼的《被画成维斯塔贞女的女子肖像》和法国女画师玛丽·吉耶曼·伯努瓦的《把朱迪塔-帕斯塔画成维斯塔贞女的肖像画》都是这样的作品。
▲玛丽亚·安娜·安吉丽卡·考夫曼《被画成维斯塔贞女的女子肖像》
▲玛丽·吉耶曼·伯努瓦《把朱迪塔 - 帕斯塔画成维斯塔贞女的肖像画》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炉灶女神是民众最常召唤、求保佑的女神,在古罗马家庭崇拜的背景之下,她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然而,无论是艺术家、作家还是诗人,对她的呈现和评价都相对较少,而对追随她的维斯塔贞女却用足了笔墨。
这种简单、平和、低调的人生,没有婚姻、没有冒险,大概也是炉灶女神想要的。她将毕生精力用于保护他人,保佑家族永续和家庭的温馨与睦。尽管她平淡如水,但她的无私付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世人敬重和传颂。
作者:崔 莹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