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教辅书籍夹杂商业App广告, 让教辅书回归净土,谁来担当把关人
2019-02-16 08:24:10 作者:张鹏

201808280255195766.jpg

临近开学,中小学生正忙着赶做寒假作业。民办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陈先生偶然发现,女儿的寒假作业本上,多出了不少嵌在题目里的二维码、微信号——题目不会做?那就“扫一扫”,原来这些都是商业类学习App的下载链接。记者在沪上各大书店走访发现,中小学教辅书中,有不少都夹杂着学习类App、在线教育等商业广告的下载链接。

日前,教育部发文严格规定学习类App进校园必须“凡进必审”,可部分机构和出版商为了商业利益,却动起了教辅材料的脑筋。有专家表示,对教辅材料和书籍中的植入广告进行监管,是信息时代相关主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答题“扫一扫”并非免费午餐

“学校发放的寒假作业虽然配了答案,却没有答题过程。想要知道详细的解题方法,得下载‘导学号’App才行。”陈先生说,他翻看了几本孩子的寒假作业,发现类似广告并不少。作为寒假作业的补充,女儿学校统一采购了校外辅导书《星级题库》,让学生们在假期中完成。

捕获.JPG

在网络上,“导学号”的宣传语是:“一款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专业辅导应用,与全国各大辅导书籍出版社强强联合,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只需要输入该题目对应的导学号,就可以直接获取辅导信息。”

在一些书店,记者发现上海大学出版社初高中学段《金典导学案》《上海作业》等系列教辅,均在书中印有相关App广告。

而在小学学段部分教辅书籍上,类似广告则更加隐秘。记者随手翻开一本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辅书《新教材全解》发现,每一章节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二维码,扫码后就会进入“赶考状元”的网校界面。

要知道,这类App并非“免费午餐”,欲想知道解题详情,还得额外付费。“导学号”会员每月收费48元,年费优惠价为480元。

据沪上不少中小学生家长反映,一些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推荐的教辅书籍,必须安装“作业盒子”App才能看到答案,而“这类App一会儿发广告,一会儿要积累金币,花样百出”。

购买服务还是掏钱“入坑”?

作为家长,陈先生有些不解:“花钱买了教辅书,还得额外付费买答案,让你心甘情愿地‘入坑’。”

当了30多年班主任的建平中学语文教师盛新也很苦恼,“这类广告逼家长掏钱不说,还都有很强的蛊惑性,有同学看到上面说得花好稻好,便心向往之,一会儿参加这个讲座,一会报名那个辅导班,有学生甚至因此荒疏了正课”。盛新说,这些App提供的练习题部分是针对上海高考的,有的就是全国卷变了个封面,孩子练得不亦乐乎,后来才发现门路不对。“家长和孩子又不是专家,等他们辩识过来,钱也花了,时间也耽误了,家长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良莠不齐,他们搞不清”。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直言,信息化教辅看似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孩子和家长有了更多选择,但家长在购买相关书籍时,却毫不知情地“被推销”了,一旦听信了这些商业宣传,还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监管还存在盲区和空白点

嫁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教辅工具书提供增值服务本是大势所趋。过去,我们用的大量英语类教辅材料都配有磁带或光盘;有的教辅工具书则提供配套网址供读者下载音视频资源。但在静安区家庭教育中心主任陈小文看来,“作为平面出版物的一种增值服务,App应用的二维码是否也应在出版审核之列?相关部门在监管上还存在盲区和空白点”。

一位小学校长也表示,这些链接服务中所涉及的网络辅导、在线教育等机构,是否合法合规,家长学生所支付的会员费等资金管理是否有备案等,都是信息时代教辅出版遇到的新问题。而国家相关部委2015年联合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并未对教辅材料中的植入广告作出相关规范。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学教辅材料种类繁多,市场情况复杂,若不在教学用书目录之内,学校不得统一订购。针对学生及家长反映的新问题,将加大对教辅材料进校园的检查与督导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作严肃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入校长、教师的诚信档案。


作者:张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