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叙事读懂国家和时代变迁
2019-04-05 06:27:26

微信截图_20190405062439.png

年轻一代只有通过缅怀先辈不忘来处,才能更好地读懂中国,感受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本报记者赵立荣袁婧摄

一个时代终究是由一个个家庭构成,我们在历史书上读到的历史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家族的传承和延续。在清明节这个意味着怀念、传承和感恩的传统节日,不妨带着孩子认真倾听长者讲述家族的历史,从家族的起起落落中,读懂国家和时代的变迁,让年轻一代从寻根家族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一年一度清明时节不仅仅是踏青扫墓、怀念亲人的日子,更应通过祭拜祖先、缅怀先辈,不忘来处,铭记精神再出发。”在复旦大学民俗专家郑土有教授看来,通过清明这样一个传统节日,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了解中华文化传统,有助于更好地读懂中国,积蓄前行的动力与勇气。

家族历史是国家视角叙事在民间的再现,读懂中国首先要理解自家历史

最近,在复旦附中的创意写作课和嘉定区“走近归有光”的写作活动中,诞生了一篇篇“家族叙事”习作:有学生记录下了祖辈在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重大历史时期的遭遇;也有学生记录下了特殊历史时期祖辈们的艰难抉择……正是这样一个个普通人家的家族变迁,照见了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大变迁。

“如果说史书所记载的历史向来都是国家视角下的叙事,那么家族历史则是国家叙事视角下的历史在民间的再现。”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说,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读懂中国近百年的历史际遇,不妨从聆听身边人讲述家族故事开始。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也许会遭遇亲人的变故、通讯不畅、代际鸿沟等困难,但和长辈对话有助于他们感受亲情和血缘,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血脉联系。正如有学生在参与“家族史写作”后感慨:“每个家族历经的苦难都是厚重历史的一部分,我们背负着历史延续前行,仿如带着勋章,印证着我们绝不会止步。” 

事实上,近年来史学界也开始逐渐关注到民间视角的历史叙述,即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和讲述反映时代的变迁。金光耀说:“即便并非每个家族都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即便很多家族的历史也许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当很多个家族的历史同时展现,就仿佛一幅拼图,拼出大时代背景下基层生活的全貌,从而与国家叙事互相佐证并合而为一。”

在传统节日祭拜祖先、寻根历史,是对年轻人最好的激励

“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三代以上估计80%是移民,上海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移民的奋斗史。”从事城市区域经济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说,每个家族的变迁历史,也是社会流动史的生动体现。对于家族中的年轻一代而言,清明节正是唤醒过去、憧憬未来的好时节。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专家田兆元说,清明节原本就不仅仅是扫墓的日子。《历书》中记载“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说的是每年此时,是扫墓、祭拜、蹴鞠、插柳、踏青春游的时节。从民俗传统来说,清明节和农历新年、冬至是传统节日中为数不多的三个祭拜祖先、寻根历史的日子。他说,史书记载,过去清明祭祖都必须在宗祠里挂上祖先的画像,让后人了解家族的发展,家族的历史通过族谱和每年节日时的口头讲述来传承。相关内容通过文字记录并留存下来,成为史学家研究的重要民间文献之一。

上海这样一座移民城市,很多都是远离乡土的新上海人,大家在新的城市努力奋斗出一片天地。在清明节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重新寻根自己的家族记忆,也许是对年轻人最好的激励。金光耀说:“我在课堂上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自己家族的了解也仅止于父母或祖辈,至于曾祖辈乃至高祖辈,都少有了解。”而他在给本科生讲授当代中国史时,常常有学生会听完课回家和长辈交流后,再来跟老师讨论自己的家庭经历。通过家族史的记录,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理解历史,从而再回过头来观照当下的社会。


作者:本报记者  姜澎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