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女儿考级失利,李亚鹏说了一句话,堪称“教科书级”
2019-04-23 13:12:58

undefined

有一次,李亚鹏参加了《鲁豫有约》的录制,在与鲁豫交流时,他提到了与“对女儿的教育”有关的一件小事:

原来,女儿李嫣学了有五六年的钢琴,但是在“乐理知识”中却没有通过,考级失败,心情也跌落谷底,于是就对父亲李亚鹏说:“我不学了!”

身为父亲的李亚鹏并没有因为女儿的一次失败放弃学琴就暴走,而是这样问道:

你不想再考乐理了,没问题!但你才12岁,你要不要让你人生的“第一次放弃”来得这么早啊?

李亚鹏的回应方式堪称“教科书级”。

或许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了,但是在女儿心中,却起作用了!

没过几天,李亚鹏就听母亲说,女儿又开始让钢琴老师帮自己报名考试了,而且在经过一番备考后,她通过了考试!

undefined

日常中,我们做家长的,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爸爸,数学考试太难了,我老是学不会,我不学了!”

“妈妈,学钢琴太难了,我老是犯同样的错误,我真的很不适合学钢琴!”

这时大多数的父母,相信都会不管三七二十一,骂一顿再说!

爸爸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供你上兴趣班,让你不要落在起跑线上!学,必须学!

当我们明白了李亚鹏的教育核心和方式,假如你也是琴童的父母,面对孩子的失利!以下的建议,或许能帮你孩子重拾信心!

1、及时沟通,别让孩子坠入失落深井

考级失利,对孩子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打击了,这时候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再埋怨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更加不能提及“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怎么好!而且考级所面临的压力,不是你们做父母的大,真正肩负压力的是孩子本人!所以如果考级没过,产生负面情绪也在所难免。

而那些因为考试失利而指责孩子的父母,不仅让孩子觉得考级倍感压力,而且还会打击到孩子的自信心,觉得学钢琴是为了父母而学而不是为了自己而学,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学钢琴是对自己极大的负担,从而厌倦学钢琴!

身为家长,在任何时候,都是孩子的参谋,孩子还没有完全可以做决定的能力,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出力了。特别是考勤的一些注意事项或者准备,都要提早帮孩子准备好!相关信息更要反复推敲、琢磨。

由此可见,父母的态度是决定孩子成败的极大因素。在孩子考试失利之后,父母第一时间要做的事就是调适好孩子的心理,让孩子知道自己下一次会做的比这一次更加好!

undefined

2、复盘

在孩子失败的阴影后,你要做的是要和孩子分析上一次失败的原因,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考级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在陌生人面前弹奏一曲。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外向型的孩子,那么这样严肃的环境可能对他的临场发挥可能是不大的,毕竟外向的人对于陌生的环境可能是用挑战的眼光看待的,考场越是严肃,我就要做的更加好。

但是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可能严肃的氛围就会让他觉得胆怯,害怕自己发挥不好,情绪过于紧张而严重导致考试的发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平时带孩子出席一些有趣的兴趣沙龙活动,促进孩子的交流能力。或者可以和孩子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考级考试,以平常心态面对就好了!

钢琴学习就像上楼梯一样,只有一个一个阶梯走稳了才不会摔下来。但是很多父母都会认为钢琴等级没必要这样逐级报考,而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这样也OK,于是有样学样。其实就像一群孩子学习一样,偶尔一两个可以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的也不奇怪,但是说到底,还是要看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各种自身情况来决定,如果只会盲从,不仅仅是累了孩子,还会让孩子觉得很难,自己很笨比不上别人。所以千万别揠苗助长,要一个一个脚印走好,走踏实了,考级自然对孩子来说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很多人背东西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背到不熟悉的地方马上看一眼谱子,的确,这样的“效果”看似很立竿见影,但是一到考试,即使我们平时已经练习的差不多,但是还是会容易掉链子。所以这样的陋习一点要纠正过来,避免考级时候一离开谱子就心里发慌,害怕自己记忆错误,原本弹得滚瓜烂熟的曲目也可能会弹砸。

在钢琴考级,许多考生将速度弹得飞快,音乐表达含糊。比如弹错升降音,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音错了,对一首曲子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就像是一样件漂亮的衣服有了一点污渍一样。且过于追求速度不仅会造成技术上的负担(如手指跑动不均匀、丢音等问题),无法将音乐的乐句交代清楚,留给考官的是一个极其慌乱的演奏场面。

undefined

3、为孩子持续输出正能量

每次考级结束,应该教导孩子胜不骄败不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考级成绩,让孩子明白考级不是学钢琴的唯一目的,考级过了只是前阵子的积累有了回应,考级没过只是积累不够,下一次肯定会蓄势待发,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的学琴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作为父母,不要责怪孩子,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一起帮助孩子。

如可以帮助孩子积累成就感,只要是她能做到的,就表扬他,继续鼓励他。

考级前由于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压力,孩子们就是打满气的气球,自己就已经处于全身心投入状态了,这时家长应做孩子最好的依靠,尽量让他们感到轻松。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综合自 音乐与生活、《鲁豫有约》等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