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保洁阿姨厕所内读书照爆红网络,面对疑问,阿姨的回答让人泪目
2019-09-24 11:43:51

1000.jpg

最近,郑州64岁保洁阿姨的一张照片在网上爆红。

照片中,阿姨坐在公厕靠窗的角落里,趴在支起的木架上写着什么。

undefined

保洁阿姨的这一行为被学校的刘老师发现,经询问后得知,这位阿姨原来是趁着打扫完卫生的间隙,利用手机读书学习。

后来,经记者采访后我们得知,保洁阿姨名叫王玉兰,今年64岁,高考时差6分没有被录取,但当时家里穷,没能复读,她就参加工作进了企业。

退休后的玉兰阿姨闲着没事儿,于是想找份工作,她有个特殊要求:

一定要找份在大学工作的活儿,不管工资多少,关键是想置身其间,感受大学的氛围。

而在玉兰阿姨当保洁的三年期间,更是利用工作闲暇之余读了很多书,每每看到经典的好句子,她就用本子抄录下来,现在已经抄了两本了。

undefined

玉兰阿姨的照片和事迹被爆出后迅速爆红,很多人都被她的读书精神所打动。

也许总有人会不屑一顾,认为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依旧在扫厕所?

杨澜曾说过的话,或许是对玉兰阿姨读书时脸上那份笑容的最好诠释:

“有人会问,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洗衣煮饭,何苦折腾?

我想我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选择不分高低,工作不分贵贱,但人的心境却因读书大有不同。

哪怕同是打扫厕所,可比起很多或抱怨或麻木的人,玉兰阿姨把厕所打扫的干净整洁,然后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读书时光。

那一刻,她的内心一定是平静而充盈,从容而满足的。

对玉兰阿姨而言,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功利性的读书,就是她一个人的精神盛宴。

读书人,生活里是豁达的,读书获得的修养和学识,让她心境更开通。

读书人,即便是再平淡的人生,也会将生活过的丰满富足、多姿多彩。

每天到图书馆打卡,翻书前坚持洗手读书的杭州老人

这不由让人想起了杭州的一位老人。

这个老人之所以被杭州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记得,是因为他是一名乞丐,几乎每天都要来图书馆阅读。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他:"清瘦、寸头、衣着不讲究、一根棍子挑着两个破袋子"。

这位老人叫韦思浩,2014年时已经76岁,每天,他都坚持到图书馆看书,而且都会把手洗的特别干净。

两年了, 你还记得韦老爷子么? 那个感动中国的拾荒老人

而恰恰是因为这种习惯动作,被记者拍下后,韦老爷子与杭州图书馆一起在网络上走红。

进而,他的故事被更多得挖掘了出来。

原来,韦老爷子是一位任教三十三年的退休老师。一个每月有5000多退休金的老人!但是为何却靠拾荒过日子?其实很简单,这位拥有着美丽心灵的老人将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捐赠给了贫困学生以完成学业。

老爷子从1994年开始,就资助贫困学生,从最初的300到后来的3000,化名"魏丁兆"的老爷子从不声张,从不炫耀,就是一声不吭,默默地将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化作一份力量,给予每一个少年。

老爷子住的房子还是以前的福利分房,房间内所有的装饰依旧是以前的毛坯,甚至照明灯是工地上的小灯管,家中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

两年了, 你还记得韦老爷子么? 那个感动中国的拾荒老人

不幸的是,2015年11月18日,韦老爷子在一次过马路中被车撞到,不幸身亡。子女们在整理老爷子衣物的时候,才发现这些秘密。

如今韦老爷子的铜像永久落座杭州图书馆。

这座铜质雕像由热心人士众筹,是老人的半身像,加上底座总高度为1.95米,身下是一叠报纸和书籍。

他的精神和仁爱之心将一直传递下去。据悉,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已成立“温暖阅读推广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传递求知、助学的精神。

49岁宿管阿姨考生研究生

就在今年高考放榜时,一位特殊的中榜考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叫原梦园,现年49岁,考上了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除了高龄考生,她的职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原本她本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宿管阿姨!

2018年底,她和儿子一起考研,母子俩一同中榜:儿子被录取为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5年,她儿子考上了上海大学,为了给儿子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她决定陪儿子一起学习。

2016年,她通过成人高考顺利考取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在此之后她为了督促考研的儿子,自己也踏上了考研之路。

2018年7月,她找了一份工作,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公寓当宿管阿姨。虽然大家觉得宿管阿姨就是看看门,但是原梦园说:宿管阿姨的工作很繁碎,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

白天上班晚上值班。休息日不上班的话,她都会去自习室学习。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拟录取为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原梦园拟录取为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undefined

原梦园说:自己对英语一窍不通,以前都是在和儿子一起学习的时候自己也学了点。背单词成了家常便饭,一天都不敢懈怠,最初只认得几个单词,如今已经有了8000多的词汇量。

她一天要听十节课,休息时间全部用来了学习。原梦园说,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小学老师,想对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研究生毕业后机会合适,她希望在广西当一名乡村教师志愿者,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乡村的孩子们。

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一个能在枯燥的书堆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而不浮躁的心的人,必定可以把这品质延生到其它领域。

真正的自由来自不断地努力,更来自于强大的内心。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说: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是生命最好的化妆师,它改变的仅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一种真善美的灵魂的塑造。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综合自河南日报、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经济日报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