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场学术论坛,上海财经大学发出了“全校总动员”!
2019-12-05 21:17:54 作者:樊丽萍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222.jpg

这场学术论坛在学校里貌似平常,可上海财经大学却发出了“全校总动员”——

12月6日,上海财大举办的“长三角国际论坛”将开幕。屈指一算,距离12月1日国家下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才6天。

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这场国际性学术论坛吸引了包括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多位海内外学界大咖与会,堪称“群贤毕至”。

不过,在会议筹备最后阶段,校方通过广而告之的方式,呼吁全校师生“若有时间,都可以去论坛现场听一听”——这则温馨提醒,用意并不仅仅是冲着来访的名家,而是传递着上海财大在人才培养上的全新思考。

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一美好的愿景如何“落子”?如何让更多身处高校的教师、学生主动了解国家急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015.jpg

在校方看来,无论是老师和学生,要让他们把更多课题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需要“牵引”。

在上海财大,顺着此次学术论坛的消息,我们找到了承担这一“牵引”功能的源头——智库。

据了解,承办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力之一,正是校内新建的高端智库——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涛开门见山:“智库不仅是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想库,也是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急需、开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新阵地。”

88.jpg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沪高校如何整合现有的办学资源,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国家战略?

带着全校师生加速奔跑,把更多课题和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上海财大,很多欣喜的变化发生在最近大半年。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255.jpg

长三角一体化是全新部署的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在一体化发展中会出现什么新的情况,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解决方案在哪里?

无论是术业有专攻的教师,还是刚刚接触财经专业课程的在校学生,在课堂上、书本上,都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

今年4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在上海财大揭牌成立。这一全新打造的智库不仅汇聚了学校金融、经济、会计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整合学校智力资源、放大育人效应,也逐步纳入校方考量。

44343.jpg

今年国庆后,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开设“智库通识”课程班,随后,40多名师生开启了一次全新尝试:把课堂搬到长三角这片改革的热土上。

在苏州市相城区,师生们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田野调查。到当地的“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考察,老师和学生们一边听来自一线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研发社区在产业、交通、公共配套等方面的规划,一边现场思考、提问。

微信图片_20191205212023.jpg

“这次做田野调查的学生里,有一些是刚入学不久的本科生。要让他们理解长三角一体化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目前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比老师上课更有效的方式,是请当事人讲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和学生一起做田野调查的许涛,难忘当天调研的场景:学生的表现大大超出老师的预期。

比如,有的学生现场提问,“难”住了当地的村干部,由于校方表明这不是普通走访、而是上课,村干部谨慎地表示,要回去以后研究一下,给出更准确的答复。

999.jpg

当天,还有一位学生的发言,也让人难忘。原来,这名本科生刚入学不久,是从四川一个贫困县考到上海财大的农村学生。在详细听了苏州市相城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具体规划后,他的发言不是提问,而是表达了内心的感想:大学毕业以后回家乡,把更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带回去,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站在一边的老师们不仅为这位同学点赞,他们对这位学生的“潜台词”心领神会:把课堂搬到长三角这片热土上,很多学生尚未接触专业知识,但已经主动切入了城市群研究、区域经济研究的学习场域。

长三角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加均衡、更高层次迈进……给更多来自高校的师生们一些触摸“大问题”和“真问题”的机会,就有可能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开启更多更接地气的科研方向。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301.jpg

打造新型高校智库平台,加快提升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在上海财大,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就像一片“试验田”:一些困扰办学者的“老大难”问题,在这个新的平台上求解。

比如,高校智库如何如何主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聚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的研究,将服务社会与学术研究结合起来。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241.jpg

据了解,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在顶层设计之初,就导入了全校所有的优势学科。研究院不仅聘任了一批知名学者、二级学院院长担任首席科学家、确保学术研究的高水准,同时,研究院还确立了一个鲜明的导向:智库不仅要发挥咨政的功能,还要组建跨团队、切实参与一些改革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智库要建立在最活跃的实践第一线。”在许涛看来,只有让研究人员“扑下身子把一线情况摸上来,把施工现场放到一线去”,从具体实践层面凝练出的理论问题才是真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研究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其成果也能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4343434343.jpg

今年暑假,研究院就牵头组织过一次“嘉善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地调研活动。来自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商学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嘉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

“嘉善天然的地理优势与生态环境,以及高智能化的产业总局,不仅与国家战略布局相契合,相信对资本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这次实地走访让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院长刘莉亚意识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学校智库目前所着重研究的领域,与一些省市科技金融、绿色产业布局紧密相关,这些都可以成为未来合作的亮点。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048.jpg

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一线教师,很多人从周边的细节变化出发现:“智库+”正给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可喜变化,智库育人的成效正在逐渐显现。

微信图片_20191205210926.jpg

今年11月29日下午,寒风凛冽的初冬时节,上海财大英贤图书馆的一间会议室人气爆棚: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6个镇的22名镇长、书记、企业代表汇聚在一起。

原来,在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牵头下,上海财大“2019千村调查一体化示范区调研点——总结和回访大会”在这里举行。

“千村调查”是上海财大一个已经持续12年开展的覆盖全校学生的暑期调查实践项目。

4.jpg

今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挂牌成立。示范区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上海财大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告诉记者,今年学校就专门在年度“千村调查”中增设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上海青浦三个调查点,并由研究院组织调研团队开展调查。

微信图片_20191205211839.jpg

在前期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走出去”后,于上周举行的总结会实则是一堂开设在智库平台上的田野调查课程:政府、企业、基层的代表纷纷“请进来”。比如,不少村支书跟学生们讲解他们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进程中看到的、正在着手解决的热点问题,而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发展方案的前期研究和决策制定过程的政府官员,也就如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做了专题分享……

23.jpg

秉承“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的实践宗旨,在“千村调查”上叠加校内高端智库的资源优势、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全新的智库育人模式正在上海财大生成。

“感受最真实的中国,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 在许涛看来,大学要培养学生的格局视野、家国情怀,必须千万百计调动和激活了学校各方面智力资源。而在智库这个平台上,学生和全校各领域专家学者能够一道走进基层、走进乡村。以智库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载体,更多高校师生能进一步聚焦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作者:樊丽萍 图:上海财经大学

编辑:樊丽萍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