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医生张文宏,疾控女侠吴凡告诉你新冠肺炎防护应该这么做!复旦大学“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开讲
2020-02-24 10:21:57 作者:储舒婷

微信图片_202002240924282.jpg

“我们的密切接触者还有数千名的,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数字呢?”“上海到底怎么对新冠肺炎密接者进行居家隔离的?”“冠状病毒到底怎么侵入人的肺部的,既然轻症可以自己恢复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严格防控?”……今天上午十点,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组长,华山医院的硬核教授张文宏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会长吴凡联袂主讲了复旦大学的第一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课》,这一课程同时也通过通过超星指定通道,以及人民号、央视频、微博、微信、腾讯视频、今日头条、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上的复旦大学官方账号,各平台的复旦大学官方账号,面向全校师生和全国公众播出。

微信图片_20200224100733.jpg

微信图片_202002240924281.jpg

张文宏从人类传染病的历史说起,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死亡2500万到5000万人,自己曾经参与“非典”、H7N9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张文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和特性,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和传播途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诊治效果等。

过去100年间流感病毒一直伴随着人类。流感病毒不停变异,流感的死亡率/病死率为0.2%,也就说平均500个流感患者中有一人死亡,看起来并不算高。但为何屡禁不绝?他说:“现在我们知道了,流感病毒来源于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家禽。”“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人类数量增长了,就会来一场瘟疫,”他总结,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口爆炸增长,伴随的是对土地、资源需求的极大扩张,把鸟驯化成鸡,把狼驯化成狗,而这些动物身上的病毒也随之和人类一起进行整合式进化,面对这些环境整合而来的未知病毒,人类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的。”

张文宏说,2003年,我们非典结束后,总结了不少经验。2013年的H7N9,他和同事在华山医院接诊病人后,发现了传染源,通过隔绝传染源,活禽来杜绝了H7N9的传播,其后的Mers、H1N1都被成功防治,那么面对病毒性传染病,我们真的所向披靡吗?

他说,今天新冠肺炎和SARS在基因上有百分之十几的差异,它们是兄弟。2003年非典结束后,医学界都在担心下一次未知传染病的爆发。因为对已知的病毒,人的身体里有抗体,比如流感有些人不会被感染。但面对从未出现过的新型病毒,人类并没有抵抗力。

“有人觉得,这次新冠肺炎这个病也有轻症,甚至无症状,是否就可以轻松应对?”张文宏说,“我现在告诉你,生的时候都是肺炎,重的占全国病例15%,大多数老年人。虽然流感的死亡率达到了2%,在上海这一病症的死亡率更低,而且年轻人得了这个病也没这么重,”张文宏说:“但是肺炎本身就是非常严重的,会影响呼吸的。要是你得了这个病走来走去,传给别人,可能就是重症,这个是我们完全没法接受的!”

他告诫学生:“这就是现在为什么要大家闷在家里,闷死病毒;为什么要让大家从外地回来一定要在家至少闷两周,哪里都不要去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0022409242816.jpg

吴凡介绍了新冠肺炎的起源、发现和新冠肺炎传播的特点,她从流行病的角度介绍了新冠肺炎在全国和上海的流行情况和趋势,抽丝剥茧地解读流行病调查典型案例,探查新冠肺炎病例行动轨迹。她还介绍了目前的防控策略,特别介绍了校园内的防控措施。如何正确戴口罩?如何正确地打喷嚏?如何正确洗手?如何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景中进行科学防护?吴凡一一支招。

“现在还有5000多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这个数字这么多?可怕吗?这并不意味着不好,这说明上海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质量高,否则如果10个密接者只找到了8个,剩下2个很可能就是危险 的传播者。”吴凡说,最传统最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吴凡则抽丝剥茧,把新冠肺炎患者的传染源以及密切接触者一个个排除出来的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一对夫妇去法国回上海的航班下飞机时被测温发烧,并被直接送到医疗机构,确诊为新冠肺炎。经过流行病学排摸,家庭四人都是疑似患者。为什么他们去了法国回来会得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们在1月10日去武汉办理赴欧签证,曾经到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吃饭。欧洲旅行后回来后发现,AB发现,C在法国被确诊,D留法陪护也被确诊。那么旅行团怎么办?29人立即被集中隔离观察,后有三人被确诊。在一个密闭空间,如果有一些感染者的话,是有感染风险的。她说:“这也是为什么如果你身边有外来的人员的话,一定要帮助他们及时报告并进行居家隔离。”

“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课”同时也是复旦大学开设的一堂公民健康素养课,两位权威专家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社会治理等多角度出发,普及新冠肺炎知识,为科学防控新冠肺炎“支招”,讲述抗疫期间如何进行身心防护,传递医学“治未病”、重预防的理念,为市民普及基本卫生常识,提高公众的科学防护能力。

据复旦大学介绍,根据传染病防治规定和上海市教委的相关要求,学校开设防疫第一课,对师生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技能的健康教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一堂特殊的课程思政实践课,既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公民健康素养也贯穿其中。开设防疫第一课,培养全体学生的公民健康素养,是复旦大学推进“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举措之一。

据悉,复旦大学还将继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将战“疫”期间的感人故事和生命教育融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健康素养,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复旦大学的专家教授不仅争分夺秒开展科研攻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还发挥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优势,参加流行病调查分析和研究,为建设科学防疫体系献言献策,同时注重健康观念的传播,通过大众媒体、开设公众号等,为市民普及基本卫生常识和防疫知识。


作者:储舒婷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