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跨界”话题火了,全国两会为啥都“盯”上了体育课
2020-05-25 16:37:24

微信图片_20200524133153.jpg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体育成了一个大热的“跨界”话题。教育界、体育界、医学界等各领域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就“青少年体育教育”“青少年身体素质”等内容发表建议,并屡屡引起热议。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

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每天锻炼1小时的学生不足30%。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等情况突出。

体育教育地位不断上升,将成为大势所趋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提出: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因此,她建议切实重视健康普及教育,将学生体育教育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逐步增加体育成绩在日常考试、升学测试中的占比。同时,将儿童青少年体检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领衔提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提案,建议重新疏理制定国家教育评价体系,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并给予语文、数学等主科一样的考分权重,激发学校、家长、学生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

体育课不应“被占课”,更不应“被窄化”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建议,将“体育教育课”改为“健康教育课”,增设应急自我防护教育。体育课非但不应“被占课”,更不应“被窄化”。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更重要的是,使其从小就埋下健康知识理念,拥有保持健康的能力。

“我们要小学增加一节体育课,现在是三节,到今年下半年全部变成四节,再往后是每天要有一节体育课。”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透露。在他看来,体育课不仅关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还和“生命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生命教育不能等同于上心理课,唱唱歌、打一场篮球,都是对身心的放松,“每天动一动出出汗,这个孩子心理上抑郁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

体育启蒙从学龄前抓起,扭转学校体育课“重体能、轻技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建议将体育教育“关口”前移,启蒙从学龄前儿童抓起。“早早在小朋友心里种下参与体育的种子,让运动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这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也关系到我们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朱婷说,“提早启动专业的体育教育,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协调能力、智力发育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希望我们这代人以后成为孩子的家长后,会有这个意识,并且能更提前一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建议,将专业运动员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他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他建议,要建立涵盖基础体能、专项技能、专业竞赛的社会化体育教学体系。扭转学校体育课“重体能、轻技能”的趋势。他还建议,将适龄体校学员、专业运动员全部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提升专业运动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

网友们纷纷评论认为:

目前很多作为考试标准的田径类项目,并不适合所有人。

重点不是运动技能,而是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


tianjing.JPG

yalida.JPG

xingqu.JPG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