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留守儿童到清华毕业生,他回母校演讲分享了三个故事
2021-01-24 08:31:56 作者:吴超

微信图片_20210123222918.jpg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很荣幸受到邀请回到母校和大家进行交流。母校变化很大。

大概是去年10月底,我和曾教我历史的李智勇老师初步把时间敲定为1月初。

11月、12月,我就在想和大家聊些啥。

最后,我决定给大家分享三个我的成长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01

主观能动性

第一个故事与主观能动性有关。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在我成长过程中,我爸妈大部分时间都在云南打工。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长大。我爷爷有5个儿子、1个女儿,他们基本都在云南打工,而且每家都有2个小孩。

小学时,我就读于我们村的村校,叫新风小学,那应该是中国最简陋的小学之一。

在我们小学,每个老师都是全能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样样精通。

单从学习角度,我们学校管得非常宽松,对学生要求很低,基本不补课,下午三点左右就放学回家了,课后作业也非常少。

小学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会进入镇上的初中读书。很多同学初中、高中毕业或没毕业就会去打工。

在这样的小学环境中,我完全不知道学习好对未来能产生什么影响。周围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反倒是,如果能够与同学们打成一片,那么就能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怎么能够与大家打成一片呢?

我经常在学校打架,我小学时打架很厉害,最激烈的一次甚至把同学打进医院。同学在学校打不过我,放学就去我家告状,我被家人打后第二天又去学校打同学。

我玩弹珠、打扑克、扇画片等,都非常强,小伙伴们和我玩,大多数情况都是输。小学的寒暑假我常常不能完成作业,有次开学时差点不能正常入学。靠着这些,我赢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虽然这些都与学习没有关系。

当然,让我庆幸的是小升初时考了176分,考进垫江县最好的初中,也就是垫江八中。

当时垫江八中的录取分数线是174分,我是村小里唯一一个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学生,按照我描述的村小情况,要想学习成绩好其实是很难的。

现在看来,在经历的所有大型考试中,小升初的试题难度最低,但于我而言却是最难。毕竟,一个没怎么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的小混混,怎么可能考上垫江县最好的初中。

来到了垫江八中后,我发现情况不妙。垫江八中极力排斥打架斗殴等小混混行为。

我那时候发现小学时练就的本领在垫江八中不管用了,已经无法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了。

痛定思痛,我只好丢掉小学时的坏习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发现要在垫江八中立足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好好学习。

如果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还能受到老师们的表扬。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

我刚进校时,差不多是年级200名左右,在初一上学期,我就考进了年级前几名。

为了能够提高成绩,我就开始主动把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进来。甚至我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看了一年多后,我就发现自己近视了。

在垫江八中读书期间,李智勇老师由于对重庆的几所名校很了解,经常给我们介绍重庆一三八中的情况,给我们讲那些学校都是名校,勉励我们高中要考上那几所学校。

后来,我在电视中,看到了重庆三中的纪录片,介绍张伯苓创办三中的故事,对名校有了初步的了解。

初二的暑假,我去昆明找我爸妈,需要在重庆赶火车。

当时离火车发车还有几个小时,我就自己坐公交车去三中参观。三中被誉为中学中的大学,校园非常漂亮。在三中漫步期间,我就像进入了一个大花园。

三中独自参观结束后,我努力学习除了为获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认可外,还多了一个理由,为了考进重庆的名校。

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重庆一中和三中。由于只有一中给了很多奖学金,我只好放弃三中去了一中。无论怎样,初中毕业后,我如愿进入了重庆名校。

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故事。

一旦有了目标后,就会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去往目标冲锋。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就像我,同样为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练就不同的技能。

我觉得,在座的大家,你们也可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多出去走走,多去了解更多的世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参观萌发出属于个人的目标,这些目标是大家发自肺腑想要得到的。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目标或梦想。

只有有了目标或梦想,才能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好好学习。

没有目标,要想长期努力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毕竟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去准备考试是一件非常辛苦有时候还很无聊的事。

微信图片_20210123222950.jpg

▲小学176分成绩表

02

一万小时定律

第二个故事与坚持有关。

初中时我们班大概有90名学生。

班上只有一半同学认真学习,由于另外一半同学没有认真学习,上自习课就会开始讲话,导致班级学习氛围并不好,成绩的两级分化特别严重。

我那时候作为班长,已经意识到学习成绩和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我就开始铁腕整治纪律,协助班主任一起去对付上课不听讲同时讲话影响其他同学上课的同学。

由于我处理这些事情比较严厉,不留情面,在班级里树敌过多,反而还被全班部分同学孤立。

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居然会被孤立,我很困惑。

同样困惑的还有另外一点,我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也不怎么玩耍,甚至晚上躲在被窝看书,有些同学甚至我爷爷会认为我努力过度,只会死读书。好好努力时,居然也会有部分人不认可。

当我高中进入重庆一中后,我发现情况与初中完全不同。整个班级的同学都非常努力,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周末也会有同学主动来教室上自习。

基本不再需要有人来维持课堂纪律了。没有任何人会质疑你努力学习。

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但周围同学也很努力,甚至有些同学比我还努力,比如我们班有个同学整个寒假只休息了除夕那一天。所以,即使我这么拼,最终也只把成绩稳定在年级前二十,最好一次考了第四,从来没考进第一。

周围同学你追我赶,等高考结束后,整个一中有36名同学考进清华北大,其中还有16名同学是保送的。而我们班级,60名同学,基本上都考上了一本,大部分都是985、211。

后来在大学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做《异类》,里面介绍了“一万小时定律”。

什么叫“一万小时定律”呢?只要你在某个领域花费一万个小时以上,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一旦接受了一万小时理论后,你会发现要想学习成绩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那就是坚决多投入时间。

虽然可能每天投入13个小时,一年只休息2周对很多同学来说太苦了。

那换种方式,每天投入10个小时,一年只休息3周,这样一来,每年的有效时间也有3440小时,三年累计也有10320小时。

三年投入1万小时,是一件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如果成绩没达到预期,首先自我反思下,时间投入够不够。

这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延续,当你有了目标后,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目标呢?

就需要靠一万小时定律或坚持。每个人都希望出类拔萃,都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但只有在某个领域长期耕耘,坚定付出一万小时以上,才可能实现目标。

第二个故事与第一个故事密不可分,因为长期坚持在某个领域付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没有强烈的目标感,没有对实现目标的渴求感,是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孜孜不倦去奋斗。

对于心智正常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成为某个领域专家的潜力,只要你愿意付出一万小时以上。

03

自信

第三个故事与自信有关。

我初中、高中,大部分时候成绩都非常好,得到了同学们、老师们的认可。

到了清华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清华集中了全国各个地方成绩最好的一批学生,大家在进入清华前,都和我有类似的经历,都是各个地方学习成绩的佼佼者。

我在清华水利系读本科期间,一个年级90人左右,我大一上考了19名,成绩还可以。大一下,因为谈恋爱受挫深受打击,成绩下滑严重,考了五六十名,到了年级后一半。

我还深刻记得,当时有一门课叫大学物理,我们班上很多同学期末都考了80分以上,我的期末卷面成绩好像只有60多分,我直觉是老师把我的试卷改错了。

我申请去查阅试卷,到了现场,助教把我的试卷以及试题标准答案都给我,让我自己校对,看看是否有问题。

我一一校对后,发现老师没改错,我确实只应该得到60多分。助教还友善问我,是否看清楚了,如果有批改错的,可以提出来。我含泪摇了摇头,离开了助教办公室。

离开助教办公室后,我的眼泪止不住往外流。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哪次考试得过60多分。也从来没有排名在整个年级后50%。

那段时间,我的自信心轰然倒塌,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失败感、自信心轰然倒塌后,我后来决定自救。如何自救呢?清华有心理咨询中心,我主动去联系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同时,我也选修了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去寻找自信心丢失以及重建自信心的答案。

经过不断的寻找、追问,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高考应试指挥棒下,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为了高考服务,成绩很多时候成为评判学生的全部。高分是成为了我自信心的来源,基本是唯一来源。

虽然我在大学之前,成绩一直很好,但来到清华后,每个班级总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如果个人自信还仅仅建立在成绩的基础上,一旦没考好,个人信心体系就会崩塌,变得自卑。其实,评价体系应该是多元化的,成绩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在清华的几年时间,我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包容。承认他人的优势,明白个人的优势,包容个人的不足。正是不完美造就了我们的独一无二,如此方能接纳自己,这就是我个人自信心的来源。

只有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知晓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的不足,才能树立全面的自信心。

这就是我的第三个故事。

我的第一个故事和第二个故事分别告诉大家树立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目标。但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肯定在做的各位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要树立全面的自信心,千万不要因为考了最后一名就把自己给否定了,就失去自信心。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

04

尾声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三个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说的不一定都对,但这三点确实是我通过个人经历总结出来的重要方法论。

找到目标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期坚持坚决付出一万小时以上,树立全面自信心为人生保驾护航。只要做到这三点,我相信大家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今天的演讲接近尾声了。以什么结尾呢?

我在大三暑假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如何做个有趣的人?》。这是我以前没想过的话题。做个有趣的人,实际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思,让日常的生活过程变得不那么无聊。

尽管学习很辛苦,而且还要三年内花费1万小时以上持续不断地学习,但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些有趣的时刻。

有趣的人,前提也是一个有梦的人。大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现在正是做梦的时候。无论大家以后过得怎么样,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并享受现有的学习时光。

我祝大家:永远自信,永远有趣!



  作者:吴超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outliers,有删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