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接力,一年365天300天在云南!为了祖国的绿水青山,上海交大教授把家安在了洱海
2021-02-25 19:48:05 作者:江倩倩

洱源西湖.jpg

今天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欣泽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从2007年随上海交大水环境专家孔海南教授来到大理后,王欣泽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洱海保护与治理的研究工作,与洱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项目,到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建院至今,4000多个日夜,洱海保护治理时时刻刻都牵动着王欣泽的心。

20210225171217.jpg

一年365天有300天在洱海

“如果要在洱海这个团队做带头人,要热爱洱海、要有牺牲精神。王欣泽365天有300天左右在洱海,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获得者孔海南说。

孔海南自己扎根洱海二十年,自2006年洱海保护被纳入“十一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至今,洱海恢复了曾经的水面能见度两米,海菜花开满水面的美景。王欣泽正是洱海治理团队的重要成员,2014年,孔海南经历了两次心脏手术,不能再长驻洱海了。当孔海南谈起自己的接班人时,他说,“要找到愿意自我牺牲的带头人。”王欣泽便是孔海南口中的“带头人”。

70后的他接过了年过七旬的孔海南治理洱海的重担。并且在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成立时,历任副院长、院长。

以王欣泽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所承担的洱海项目聚焦流域管理、政策研究、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先后在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深度处理、入湖河流的水质改善、山地城市的雨水综合利用以及湖湾的水质改善等方面进行研究,共形成60余项专利技术,他提出的关于洱海保护的建议与措施很多已被采纳应用,为洱海保护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

苍山洱海.jpg

科技赋能,从生态修复到储备技术,再到动员全社会参与洱海治理

王欣泽还兼任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技术组副组长,带领研究院团队和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全力投身洱海保护治理,承担了洱海湖区及主要入湖河流分析监测一手数据的获取、洱海流域主要环境问题的梳理、洱海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发与示范等多项工作任务,并依托上述工作成果积极参与到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水质研判与保护治理决策分析工作中。

洱源茈碧湖.jpg

万顷洱海湖水,水质如何?有什么变动?这需要基于494个数据的分析——对湖区的19条垂线38个监测点位和流域内入湖河流(含重要沟渠)的62个监测断面开展大量现场取样和分析。特别是进入冬季,繁重的水样采集、数据分析工作,每周都要进行两到三次,而承担这项工作的,就是王欣泽带领的团队。

系统的数据积累为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帮助解决洱海说得清的问题。研发了以污水处理和湿地修复为核心的符合洱海治理需求的多项实用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

洱源乡间.jpg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为解决洱海流域的面源污染问题、入湖河流的水质问题和重点湖湾的生态修复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丰富了洱海流域的技术储备,帮助解决洱海怎么治的问题。

王欣泽还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洱海保护治理宣传发动工作。在现场、在党校、在专业培训会场和在新闻媒体上以讲解、讲座等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进行洱海治理技术培训、科普宣传、专家答疑,向社会告知洱海水质情况、治理周期,发挥专长提高人们对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帮助解决洱海谁来治的问题。

20210225193546.jpg

依托洱海治理,和学生一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以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以一个团队去影响一个地域,这是身为教师才有的能量裂变和幸福感。”王欣泽说。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洱海治理团队的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王欣泽依托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从教室带到洱海边,通过现场实验和研究学习,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为洱海治理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和学生们一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洱海保护治理培养优秀人才。

从最初租用改造民房作为简易的实验室,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的高原湖泊污染控制研究中心,洱海保护工作一直在变与不变中向前推进。不变的是初衷与目标,对洱海水质水生态动态变化的关注及保护治理的新技术引进和研发;变化的是团队的不断壮大,王欣泽同志个人及其团队和广大社会群体对湖泊保护治理的认识的不断加深、对洱海保护自觉意识的提升。

“为了保护洱海、把洱海治理好,他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心里很感激王老师 。”上关镇河尾湿地管理员吴绍红说。

在全州上下不懈努力下,在王欣泽及其团队投身洱海保护治理、不断探索和奋力拼搏下,洱海水质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王欣泽同志个人及其团队也在洱海保护治理研究的进程中获得了荣誉。洱海Ⅱ类水月份从“十一五”期间的21个月增加到“十二五”期间的30个月,“十三五”期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32个月Ⅱ类,水质良好月份逐年增加。2020年洱海湖区沉水植被面积恢复到34平方公里,湖体年均透明度上升到2.1米。

洱海研究成果被列为“十一五”期间水专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形成专利技术数十项,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于在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王欣泽于2019年被授予“大理最美环保人”称号,同时入选大理州首批“苍洱霞光”人才计划。同样在他的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于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先进集体,于2019年作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在全国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并于2020年1月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第五批“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作者:尚皎瑄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