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断货,长沙市民排队送别袁老,这些画面令网友泪崩
2021-05-23 14:04:56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人民日报 消息,5月22日晚,长沙明阳山殡仪馆门前,大批市民排队给袁老献花。其中有的从外地驱车5小时赶来,有的带着自己的小孩前来,他们说,“不为别的,只为袁老让我们不再饿肚子”。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524.jpg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529.jpg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532.jpg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536.jpg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543.jpg

长沙的湘雅医院门外,

人们摆满鲜花,

还有网友发现,

有人拿来3捆带着泥土的水稻……

图片

据报道,

长沙花店的菊花、百合、满天星

等已经断货!

网友呼吁,

好好吃饭,就是对袁老最真挚的缅怀,

千万不要再去摘水稻做花束。

图片

在袁老的母校西南大学,

同学们在袁老抱着稻穗的塑像前

献花默哀。

袁隆平像前的花,

从最初的几束,

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围成了一片花海。

图片

图片

微信图片_20210523134412.jpg

微信图片_20210523134416.jpg

这是他留给人民的馈赠,也是人民给他的践行礼。

网友:眼泪一直没有停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

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悼念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2日消息,记者22日晚上从袁隆平院士家属处获悉,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明天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非常感谢大家对袁隆平院士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袁隆平院士家属说。

据了解,新湖南客户端、时刻新闻客户端设立网上吊唁厅,以方便广大群众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追思和缅怀。

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红网时刻记者见到了袁老的遗照。

微信图片_20210523133723.jpg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时,这年袁老65岁。

照片里,袁隆平面带微笑,目光坚毅有神,虽然打着领带,但身上仍葆有一种中国农民的朴素气质。

在此,我们倡议全国网友,悼念、怀念、思念袁老时,就选这张。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发文悼念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自1976年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以来,我国水稻亩产大幅度提升,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还在亚洲、美洲、非洲等众多国家大面积种植,为消除世界饥饿与贫困作出了突出贡献。

该负责人表示,袁隆平先生的离世是我国“三农”领域的重大损失,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联合国:袁隆平院士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国士无双,一路走好。

图片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表示,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尽管袁隆平离开了人们,但他所留下的遗产及结束饥饿的使命将持续下去。

“医食无忧”组合再难同框,钟南山为袁老献上缅怀之辞。

微信图片_20210523134554.jpg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钟南山

病危之际,还在惦记着杂交水稻

22日,新华社报道了袁老的最后时光: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房的橘色灯光下,合上双眼的袁老遗容安详平静,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14时许,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据新湖南消息,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

先生之风,山高稻长。永远缅怀,永远致敬!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科技日报、新湖南、星视频、重庆广电-第1眼等。图片同


热门评论
打开文汇APP,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Logo

文汇报

源于事实 来自眼界
DownLoad